无障碍浏览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16-06-29 10:05: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榆树市于家镇泉草村农民李子田,今年53岁,是有着丰富务工经验的农民,自1990年起外出打工十四年,学到了经验,积累了资金,2005年决心返乡创业。十年来他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建成了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四百二十五万元。年可养猪两千头、养鱼十万尾、养笨鸡1000只、养鸭500只的牧业小区。同时绿化荒山4公顷,目前已翠郁成林。该小区转移就业劳动力38人,带动周边群众120余户共同致富,已成为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全家只有6亩责任田的李子田1990年决定外出打工,一是增加家庭收入,二是想到外面闯一闯,学会一门技术回乡创业。他先在黑龙江省虎林农场开荒种地、植树,四年挣了第一笔打工收入4万元。经介绍他又到大连专门养殖淡水鱼,他边打工边学习,并注意市场信息,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大连的合同结束后,他又来到黑龙江省克山大型养猪场打工,并细心学习养猪技术。在长期合同和短期打工中,他辛苦工作、细心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本领。十五年的外出务工使李子田积累了经济基础,学到了一些技术,他决心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2005年,李子田回乡发展家庭养猪。他靠自己投资、亲友借款、信用贷款筹措资金,建起一栋160平方米的猪舍,当年出栏生猪三百多头,行情也好,当年盈利近万元。尝到甜头后,2006年又筹措资金十万元,扩建二百平方米猪舍,效益十分可观。他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初步达到繁养一条龙,产销信息网络化,疾病防治自己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李子田的养猪小区建在四组门前600米处,养猪场前面有两个天然大水泡子相连通,水大了淹地,无水就成了烂泥塘,他在冬季用挖掘机把两个水泡子开发成池塘,下游种植水稻,池塘养鱼,水面养鸭,养殖水面达一万平方米。他采取猪粪喂鱼的系统养殖,取得了成功。 

  猪场鱼塘四周都是荒山,他与村委会签订合同,四周荒山植树造林近4公顷,养农村笨鸡目前,猪场、鱼塘、林地已浑然一体,修建垂钓点20处,绿树环抱的鱼塘成为休闲胜地。 

  2005年到现在,他靠科学致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起家。一年一个新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时下,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致富标兵。 

  李子田致富以后,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带领农村剩余劳动力共同致富。他主动赊给曹广录50头仔猪、2组王永昌70头仔猪,支持他们养猪致富,8组王宝新发现猪疫情,李子田就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求助,及时正确用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他同村里、镇里的养猪大户、休闲山庄、周边城市农村建立网上联系档案,在自己家里开通了技术咨询指导、疫情防治、致富信息等热线,外通周边城市,内通百户千家。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全镇的养殖业收入已占经济比重的15 

  他返乡创业的经历已被广大村民认可,成为学习榜样。2006年被组织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在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被高票推选为村总支委员、村民委员会委员、治保主任,2013年被推选为村总支书记、村主任。 

  他的创业事迹受到时任榆树市委书记李国强、市长王立学的高度重视,几次到他的牧业小区视察指导。他2010年被评为榆树市党员致富模范,2011年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农民党员,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CCTV 7都报道过他的事迹。已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致富的榜样。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李子田决心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做大做强农村养殖业,带领全村人小富大发展,一人带全镇,做返乡创业的领头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提供榜样和力量,为加快提升农村小康发展水平,作出新贡献。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