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专题报道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22-06-24 20:10: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厅人力资源市场处 颜广发

  近期,按照厅《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的通知》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和王冰厅长《实现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健康高质量发展》三篇文章,进一步领悟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理论问题,坚定了实现我省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增强了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力资源支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围绕促进就业这个根本谋划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服务的内容和模式越来越丰富、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一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21年底,全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营业收突破203.45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661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6138人。比2020年分别增长33.32%、30.68%、2.65%,人力资源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健康发展。二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更优、质量更高,匹配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效率更高。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互补充、并行发展。传统业态稳步增长的同时,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融合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三是稳就业促发展作用明显提升。2021年,全行业为1938万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19.18万次。2021年全省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568场,培训劳动者18.06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就业大局稳定和人力资源顺畅流动配置。四是市场环境日益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诚信服务体系、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监管更加有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服务的现代服务业重要门类,对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推进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改变高速度发展模式下的认识和思维定式,树立新的发展观。要重新认识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价值,及时调整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要以服务就业优先和人才强省战略为目标,构建新时代我省人力资源服务的新格局和新体系。要以产品和模式创新为核心,实现客户体验、满意度和价值最大化。

  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提升高精度服务、建设高质量市场为工作主线,从建设实体市场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流动,着力为人才兴业、就业优先、脱贫攻坚战略等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功能日渐完善,产业链条日渐完整,对经济贡献能力逐年提升。但还要进一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的新机遇。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新要求。党中央提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把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摆在“六稳”“六保”首位。本次疫情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短期表现为就业人数减少。从行业来看,疫情对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产生了直接冲击,而这些行业又属于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的行业,倒逼就业进行优化和调整。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新要求。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业将在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结构优化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是就业新形态对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出新要求。我省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素质显著提升,数量和结构的分布发生深刻变化,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另外,平台经济、共享用工等就业新形态不断壮大,需要搭建共享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帮助有需求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

  三、推动“四个”发展为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吉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虽然起步晚、体量小,但后劲足、成长快。要紧紧把握“发展”这个核心,着力在创新、协同、集聚、规范上下功夫、见实效。一是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鼓励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高人力资本、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劳务派遣等业态提质增效。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现代服务业相关细分行业拓展经营范围,探索开展与互联网、教育、医疗等行业的跨界合作。

  二是不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推动协同发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和行业促就业计划,推动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创新资本运营模式。

  三是健全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进一步推动集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产业园“一园区多核心”建设,加大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参与产业园运营管理,探索符合市场规律、适应发展需要、运转灵活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交流对接、合作发展平台。加强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

  四是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规范发展。加快推进《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进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规,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报告公示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整治非法劳务中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发展网络招聘等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在线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健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标准,加强行业信用监管。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