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养老保险处 范晔
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表了重要讲话,就社会保障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精准定位,明确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高位推进制度顶层设计,持续实施系列改革,在求真务实中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参与者、经历者,深切感受到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持续向好、待遇保障标准的逐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保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更为我们的工作建立了航标、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根基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源就在于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碎片化”“层次低”“负担重”等问题,先后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省级统筹、全国统筹等一系列改革,破解难点,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入快车道。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基本养老权利,建立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连续多年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还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多部门联动的全民参保计划、将扩面参保指标列为经济发展规划,这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是制度体系建设的根本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深刻的阐明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及发展遵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始终坚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目标也由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转变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可以说,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得益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2019年以来,在新冠疫情期间,根据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的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情况,有效实施阶段性减、免、缓企业养老保险费政策,实现让利于经济发展主体,为提高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发展思维,科学谋划、长远规划事业发展,在“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规划中进行了明确,提出“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的新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要遵循经济发展与制度建设要相匹配、良性运行的规律,避免“搁浅或翻船”。
三、坚持多层次、多支柱保障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所有社会保险制度中最早探索和建立的,制度发展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通过“多点试错”的方式不断探索,总结出基本原则和办法后全国实施,这就造成了制度体系建设初期并未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基本的发展方向,后期的制度仅限于在保障层次上进行了发展和支柱上的探索,二、三支柱发展缓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又再次明确“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要求,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确定了发展方向。“多层次、多支柱”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深刻理解制度建设的需求,在层次上我们的制度要实现由第二层次的“保障生活水平退休后不大幅降低”向第三层次“满足老年生活的更高需求”发展,在支柱上实现养老金的多元化,发展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年金、个人养老金,逐步加大二、三支柱的占比,最终实现纵向叠加的多层次与横向并立的多支柱相互搭配、有机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工作更是关系着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晚年幸福生活,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保险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时代任务将更加艰巨,养老保险事业也必将如朝阳一样蓬勃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作为工作的指引,不断推进改革,必将实现养老保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