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人事处 金善文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和反复研读,进一步梳理了个人学习体会。
一、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牢记初心使命的有力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早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了“改良工人待遇的主张,包括废除包工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工厂设立工人医院及其他卫生设备,建立工厂保险,保护女工和童工,保护失业工人”等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作出有关社会保障的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觉树立并大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订一系列制度,出台一系列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践行共享理念的制度安排。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改革发展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设定的20项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1/3,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这是充分彰显我们党践行共享理念、坚持发展为民的实际举措。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事业是凝聚民心民力的必然要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再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持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抓实干不懈怠、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们党持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信任信心。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凝聚起14亿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悠悠万事、民生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意义重大、工作繁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法治思维,坚持精细观念,多措并举推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立足中国国情。民生工作面广量大,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亿人口都是一项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发展水平、社会条件、文化特征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多种多样。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因素、现实国情和发展前景。在合理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持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格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大发展“蛋糕”,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统一起来,不做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决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注重改革加强、协同发力、统筹推进。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做好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加快完善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党的政策温暖照耀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坚持法治思维。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要强化法治思维,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确保社会保障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实干实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