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刘 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指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求是》杂志刊发的《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文章,高屋建瓴,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的系列讲话和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展望未来,进一步坚定了开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征程的信心决心。
一、深刻领会社会保障在民生领域的重要性,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文章指出,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这一真知灼见,在实践中,越是基层工作,感触和体会越深。职工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时的兴奋,因工受伤得到康复和补偿的欣慰,失业时生活有保障的感动,社会保障真正地“兜底线、保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坚实的依靠。作为基层人社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理论,正是要体会这种融入生活、发生在身边的点滴感动,认识到自身承担的使命和责任,理解本职工作的神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唯如此,才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抓要事、攻难事、办实事,才能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征程中奋发有为。
二、全面理解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砥砺奋进创新发展
文章回顾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工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情况。纵观吉林市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正是依照党和国家统一部署,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取得了可喜成绩。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多年连续增长,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发展红利,提振了信心。文章指出,未来5年乃至15年,要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这是时代赋予人社干部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人社系统的新要求。要明确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吉林市发展的新机遇,整理行装再出发。
完善制度永无止境。文章指出的问题昭示着完善制度的任重道远。作为基层人社干部,要与中央同频共振,步调一致,持续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制度。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中的问题,实现“单建制度”向“补贴制度”转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正常运转;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重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抚养比低,养老保险当期收不抵支压力持续存在。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突出,所有人社干部应时时警醒。要注重把社会保障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思考,破除完全“等国家帮”“求省里给”的思维,要立足自身实际,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要积极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挥工伤预防作用,在减少工伤发生几率上下功夫;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功能,尤其是在今年疫情影响下,要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提升政策的精度和准确度,确保企业快速及时受惠。
三、真切体悟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需求关注,创新服务群众举措
当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要真正地聚焦企业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围绕“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做文章,研究出高效便民、可监控利监督的服务百姓措施,完善用“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办好“一件事”的人社服务“打包办”业务,真正当好“服务员”,扎实做好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的工作。进一步关联人社和社保业务,破解制约群众办理难题,缩短办事链条,让群众更好地感受社会保障的方便快捷。提升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水准。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发挥社会保障“一卡通”综合应用功能,推进社会保障业务高效、安全运行的同时,更有效地服务群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社会保障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人社系统同志,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继续扬帆逐梦,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