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管委会人社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的学习,下面从社会保障基层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的社会保险政策方面,阐述几个方面理解与体会:
一、政策保障方面
(一)疫情防控期间的惠企利民政策
近两年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保险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从“降、缓、返、补、扩”五项政策助力稳就业保民生。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政策都是从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困难人群基本生活,兜牢民生底线方面保障参保职工权益入手,为因为疫情无法开工生产的企业减压,为因疫情居家无法工作的失业的人们发放失业补助金,为无法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安全阀”“稳定器”作用。企业对降费率、稳岗返还政策强烈欢迎,对于重点行业、支柱性行业受益明显,对于小微企业养老保险费缴费负担更是有了实质性的下降,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各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加速社会保险政策红利释放,确保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也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二)乡村振兴工作中社会保障托底扶贫
社会保障托底扶贫,为脱贫人口、低保、特困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由地方财政为其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参保全覆盖提供保障,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及时准确、参保代缴全覆盖、退休待遇发放及时,能够切实维护参保群众利益。
(三)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现阶段不断推进改革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作为民生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人们有生活来源,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从而减少贫困,消除后顾之忧。
二、优化服务方面
(一)优化服务水平
端正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好社会保障领域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近几年,基层工作在办事方式方法上,质量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从之前的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员带相关材料到窗口申请办理,到现在为提升政策实效性,采取一对一解答、送政策上门、简化材料、网上受理、优化程序、免跑即领、免申即享等方法为参保单位和失业人员及时办理社会保险费降费率、缓缴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失业金和失业补助金申领等业务,为群众和参保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强化化解问题的能力
社会保障涉及群众面最广,涉及群众利益最深,涉及群众的问题最具体。要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多走到群众中听取群众的事,多了解群众的诉求,热情接待、真心实意帮助解决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耐心地解答让老百姓理解。对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在“疑难杂症”面前勇于担当,敢于拍板,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做好解决方案、化解办法。
三、基金保障方面
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三险同步实现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有力缓解了社保基金收支的区域结构性矛盾,确保了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省级统筹正式建立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的社会保险制度。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深入实施,待遇水平逐年调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