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专题报道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22-04-26 11:39: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编者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长春按下暂停键。疫情就是命令,省人社厅的党员干部立即行动,响应号召下沉基层,他们迅速转变角色,换装防护服后冲锋在前,曾经脱下军装的人社军转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也将角色转成钢铁战士,迎难而上保卫家园。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社干部不畏风险、为民解忧,用点滴付出迎来社会面清零的曙光。无论角色如何转变,人社工作者为民服务的使命不变,为民谋福祉的担当始终扛在肩上——

  同心抗疫 其利断金

  在众多志愿者中,有一些特殊的同路人,有生活中的夫妻,还有昔日工作中的同事,在抗疫一线,他们肩并肩一起行动,成为共同抵御疫情的战友,他们相互勉励、打气加油,在志愿服务中任劳任怨,成为热心服务百姓的贴心人。

  省人社厅就业服务局的陈飞和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的梁立伟夫妇在下沉社区的服务中,成为联防联保的中坚力量。陈飞在疫情期间是个多面手,作为稳增长工作组专班成员,她带领全处坚持做到业务不停摆,研究出台相关就业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开发消杀防疫、物资配送、卡点值守等临时公益性岗位2000个,连续报送30余篇质量较高的工作信息,她还在照顾好上网课孩子和年迈老人的同时,与丈夫梁立伟共同加入志愿抗疫的行列。梁立伟是社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他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小区有7栋楼、700左右居民,他负责入户排查、封控查验、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消杀楼道、用私家车为小区居民拉菜等多项任务,医护人员不足时,他又主动参加核酸检测掰管工作,每天早晨7点就上岗,坚持至今无缺勤,他是居民眼中的“主心骨”。

 

 

  人社厅的志愿者中还有一对“夫妻档”,他们是省人社厅就业局的朱志强和财管中心的常爽,他们一起加入宇光社区临时党支部,承担惠民保供任务。无论清晨还是深夜,他们为居民发放物资随叫随到,舍小家、为大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物资付出辛劳和汗水,感动了小区的居民。常爽化身“通讯员”“统计员”“服务员”,协助小区临时党小组全力做好工作分工和信息统计。每次发放物品前朱志强都会在群里拟好领取相关物品的通知,做好组织安排,小区防疫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夫妻俩服务时长超200小时,配合社区,牵头组织七轮核酸检测工作,服务约2500人次;发放蔬菜包等物资七百多份,鸡蛋5000枚,为居民充天然气卡累计金额2000元。目前,他们还在坚守,为居民定药,不遗余力协调落实水果包、米面油包等惠民保供的志愿服务任务。

 

 

  在战疫中并肩作战的还有人社工作中的同事——厅人才开发处的吕大冶、审计监督处的李君和职鉴中心的陈静,三人在同一小区加入临时党支部,核酸检测、小区巡逻、维持秩序、发放检测试剂盒,搬运发放物资包等都留下他们的身影。为了减少居民感染风险,他们组成核酸采样小组,与一名医护人员挨家挨户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没有电梯需要连续爬楼,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面罩内已是雾气蒙蒙,没人喊累,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间,咬牙坚持。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时,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已贴在身上。陈静作为扫码录入组组长,当完成扫码1000余条的任务后,她的手都僵硬了。李君说:“只要拧成一股绳,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三位人社厅的志愿者代表,在有着四千多人的樱花苑小区内齐心参与抗疫,即使疲劳从不懈怠,他们的志愿工作得到各方好评和居民的称赞。

 

 

  永葆本色 勇往直前

  省人社厅工伤处的冯勋是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作为军队转业干部,他保持军人本色,视疫情如命令,主动联系社区,下沉一线、靠前工作、全力以赴服务抗疫大局,他冲锋在抗疫前线,展现了新时代人社干部的风采。为有效针对防疫管理工作,保障居民的日常所需,冯勋奉命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忙得连轴转,在核酸采样现场,他登记扫码、维持秩序、解答居民问题;在抗原试剂盒配送中,告知居民写上居家人数,方便核验,挨家挨户送到门口挂袋中;在民生保供一线,用私家车到社区对接物资运转,协助卸车消杀、配送分发;在封控值守岗位,到已有阳性病历的封控楼栋,测核酸、做消杀、送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社厅宣传中心的李晓许作为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转业军人。在小区封控管理,防疫人员严重不足之时,他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下沉万盛社区,始终冲在一线抢任务,作为临时党支部成员主动认领有风险、强度高的志愿任务,保持军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意志品格,去有确诊病例的楼栋给密接者家中贴封条做消杀、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上门做核酸、逐栋爬楼扛物资、挨家挨户送自测试剂盒、组织生活物资发放,每项工作他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参加了13次志愿服务,从第一次服务时大白服里穿的羽绒服,到如今已换成了短袖,志愿工作常常连轴干,发完试剂盒,还未来得及调整,不理会已经湿透的衣物,为了节省防护物资,蹲在小区路边吃口盒饭,紧接着投入全员集中核酸工作中。期间,他协助医护人员上门核酸采样880人(份),发放核酸检测试剂盒630人(份),发放蔬菜包150份。

 

 

  从抗疫前线到人社工作前沿

  本轮疫情以来,厅人事处积极响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迅速与所在社区联系,申请下沉,开展志愿服务。处长刘畅同志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具体工作;金善文同志协助小区运送物资,核酸检测;董明阳同志去社区报到后积极沟通协调,领受工作任务;王云婷同志丈夫在延边州驻村扶贫,自己照顾孩子,报到后主动和社区沟通,她给孩子戴好电话手表、安顿好学习起居,她一边开展志愿服务一边照看孩子,先后十余次参与小区秩序维护、门岗值守等工作;左英华同志孩子仅2岁,即使妻子已参加防疫一线工作,他还是积极到社区报到,在了解他的相关情况后,社区并没有给他安排一线抗疫工作,他不等不靠,主动申请承担社区的文字材料、通知、统计等工作,在了解到社区志愿者实际困难后,他想办法联系保供单位,个人捐赠药品等共计500余元。疫情期间,厅人事处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沟通协调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驻厅纪检监察组等部门,业务工作不停摆,创新开展评选推荐工作。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线上推荐、线上征求意见、线上公示等方式,精心组织实施并完成了人社厅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的推荐评选工作,按时报送了相关材料。厅人事处全体人员在疫情期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高效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人社干部的良好形象。

 

 

  厅办公室的夏晓锋在3月中旬,积极加入赛德馨苑市直机关临时党小组,他主动承担起小区内4号楼环境消杀任务,每次消杀都要往返18层楼,环境消杀任务繁重。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做好环境消杀,每天他早早地就穿上防护装备,对楼内的电梯、楼梯、入口、垃圾堆放点、健身器材等重点区域等进行高频次消毒。防护服密不透气,再加上长时间行走活动,每天全身都湿透,运动鞋也被消毒水氧化腐蚀掉色,但他从不叫苦叫累。仙台社区和小区物业公司联名写感谢信对夏晓锋的志愿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长春市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后,夏晓锋在连续做了近一个月志愿服务工作后脱下“白战袍”,作为首批返岗人员开始在单位的“闭环”管理模式。回到工作岗位,他及时把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当做中心工作和第一要务来推进,坚守在返岗复工一线,以事不过夜的工作节奏,尽职尽责做好督查工作。累计协调转办了3件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和80多件政务服务热线诉求,参与了多个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为助力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贡献力量。

 

 

  王文鹏是省人社厅就业局统计信息处处长,同时也是一名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3月15日,王文鹏成为第一批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干部。看到群里发蔬菜包的通知,王文鹏顾不上吃饭马上出发。300多份蔬菜包放在了小区门口,核对名单,在箱子上做记号,将蔬菜装车,开始配送……一袋蔬菜5公斤多,一栋楼的物资常常上百斤。他们穿着防护服,几趟下来就汗流浃背。

  日前,为提前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省就业局快速响应,王文鹏所在处室依托“96885吉人在线”开发微信小程序,设计企业用工监测调查问卷,分析预判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全力推动重点企业稳定运行,确保重大项目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王文鹏和处里同事们分工协作,电话沟通,视频连线,调度重点企业监测情况,夜里10点,统计信息处微信群里,大家依然讨论热烈……

 

 

  丛浩是省人社厅职建处的一名工作人员,“90后”的他已有10年的党龄。他在彩织街道中海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以来,每天不到8点,就会穿好防护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经常在核酸检测时配合医护人员掰管。针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小孩,需要上门采集核酸,丛浩仍旧冲在前。丛浩还经常协助社区发放抗原自测盒和物资。小区有的单元楼没有电梯,一个单元走下来已经汗流浃背。每天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回到家后,丛浩还要继续完成本职工作,围绕技工院校疫情防控,及时部署、积极调度,了解学校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同时帮助解决各院校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省人社厅通知返岗复工后,他主动请缨于返回单位,积极协调其他同事助力复工复产,统筹做好全省技工院校疫情防控工作。

 

 

  省人社厅仲裁院副院长付昌盛在疫情暴发以来,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负责防疫、志愿服务等知识的宣讲工作。他认真参加小区的分班值守,虽然爱人腿部做了手术没有完全恢复,家中还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但他还是克服困难加入了夜班执勤的队伍。有时夜班执勤回到家中已经凌晨两三点,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第二天白天继续执行工作,协助核酸检测、送蔬菜包、送抗原测试盒……一次也没有耽误。在下沉一线的36天时间里,他先后为居民送蔬菜包和其他物品近千件。小区临时党支部写感谢信对付昌盛的志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4月16日,付昌盛回到工作岗位。疫情期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工作业务没有停止,咨询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劳动争议可在网上随时申请办理。闭环工作后,他接听了五十多个电话,其中有18个疑难咨询问题都一一给予明确答复。他还耐心细致地通过电话和短信与临近开庭的当事人沟通,进行深度调解,使双方当事人对法律有明确的理解,几个劳动争议案件有望调解结案。

 

 

  省人才中心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心支部成员疫情以来全部下沉所在社区。支部书记鞠枚为社区群众发放试剂盒,在室外维持检测秩序,分拣蔬菜分发到户……支部成员李刚、陈玉莹、班润松、田蜜、李立新同时也是人才中心流动党支部书记,防疫一开始就全部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在忙于志愿工作的同时,“两找一服务”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以及人事人才基础性工作也没有停止。作为省级存档部门档案存量大,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办理。本着封控不停业务、服务不打折扣的原则,档案中心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线上服务以及电话咨询不停歇等方式开展服务。付天宇主动要求驻守单位工作。从3月18日至今,在单位住宿只能睡在行军床上,他克服困难,为高校毕业生和流动人员提供服务。通过接听电话、传图、传真等方式解答群众的咨询、帮助外省学子以及流动人才提供所需证明、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进行无档登记等诸多业务。截至4月15日,累计接听咨询电话732人次,服务对象93人次,服务单位7家。付天宇不仅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单位附近的保供超市运送生活物资,做到工作业务、抗疫志愿两不误。

 

 

  他们是普通的人社工作者,他们是省人社厅49个基层党组织中的一员,当疫情突袭,他们无私无畏,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神,坚决执行动态清零的目标,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在民生工作中,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推动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