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的突袭,省人社厅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下沉一线的号召,落实省人社厅党组的要求,全厅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持续坚定“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政治自觉,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全力投入“敲门行动”“扫地行动”“清仓行动”,争当秩序维护员、排查登记员、群众服务员。3月18日以来,全厅49个基层党组织共有397名党员向社区报到,并按照居住地所在社区的安排,积极投入抗疫工作,协助社区开展物资配送、卡点值守、维护秩序、发放新冠病毒自测抗原试剂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他们中的很多同志挑起基层抗击疫情临时党支部的担子,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与群众融在一起共同抵抗肆虐病毒。下面是几位同志的抗疫事迹节选——
张宇航:人社青年勇挑抗疫重担
3月8日晚,长春市紧急通知将于次日进行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省人社厅第一时间对接“双百共建”经开区洋浦社区,厅机关党委张宇航同志立即连夜对接共建社区了解服务需求,组织遴选抗疫突击队员。疫情发生之初,防疫物资紧缺,他主动向领导汇报,协调厅疫情防控办紧急捐赠抗疫防护用品,缓解了社区的燃眉之急。
作为联络员,经常需要在半夜或凌晨进行紧急对接,无论白天黑夜,只要任务命令一到,他都能够迅速组织,第一时间到达集合地点。为此,他手机绝不静音,也绝不离身。成立党员抗疫突击队,张宇航同志第一个报了名,并担任第2临时党支部书记。从2020年第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是他第3次下沉社区开展抗疫工作。
张宇航带领支部同志在老旧小区持续开展“敲门行动”“扫地行动”,逐户排查掌握漏检人员、逐人扫码登记发放自测盒,登记一个单元就全身湿透,而这样的行动他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自3月9日起,日均服务时长超过14小时。
他总是冲在最有挑战、最缺人手的岗位上,医护人员人手不足,面对排长队的老百姓,他就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采样掰管,在检测台连续奋战七八个小时采样1000余人。担心高强度的登记、扫楼、发放自测盒等工作突击队员身体会吃不消,每次都是等最后一名突击队员平安返回,他才休息,这样紧张、忙碌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李维业:齐心协力 全力保障
李维业是省人社厅表彰办有着31年党龄的老党员,疫情以来,55岁的李维业和小他一岁的爱人刘国华第一时间共同加入了人和家苑小区志愿服务队伍中,基本上都是十二点以后才睡,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平均每天微信条数达二三千条。他们都在克服着身体上的不适坚持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不辞辛苦、毫无怨言,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人社力量。他们夫妻二人当选人和家苑小区临时(抗疫)党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后,迅速加强支部基础建设,明确分工,整合力量,及时得到了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为小区解决抗疫物资短缺、居民急需基本生活必需品保供等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人和家苑小区有8栋楼26个单元312户,现住居民近600人,60岁以上人员占比高,消杀、核酸检测任务重。李维业及时督促物业人员做好每天卡点管理和楼道消杀、垃圾清运、巡逻,并组织党员下沉干部分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巡逻,协助物业加强园区管理,切实保障小区防疫安全。组织并参与小区14轮全员核酸采样、8轮试剂盒发放工作。党支部为居民订购的生活物资,李维业和爱人统计汇总、收款对账,接货验收,组织消杀、分配,为了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居民手中,经常奋战至深夜甚至凌晨。目前,先后为小区居民组织团购9次7类品种,计1173份。
颜广发:热心服务 高效落实
长春市长飞小区疫情严重,小区住户1862户,居民5603人,疫情以来相继出现120多个阳性病例,22个单元被封,志愿者被感染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市场处副处长颜广发的爱人是一名护士,一直战斗在方舱医院第一线,岳父母年近80岁,需要有人照顾……面对重重困难,颜广发没有退缩,主动向社区请战,冲锋在小区抗疫第一线。3月29日以来,每天早上8点到岗,连续工作至少10小时,负责小区门口执勤,运送物资工作,晚上还要赶写处内相关业务材料。
作为长飞小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颜广发带领志愿者合理制定物资配送路线,对独居老人、病人、孕妇等特殊群体人员优先保障,对居民需要的胰岛素等特殊物品即到即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以最佳的路线,最高的效率,最优的服务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由于小区封控单元多,有些党员干部不能出楼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导致小区运送物资的志愿者只有5名,他们中最大的59岁,平均年龄52岁。面对困难,他迎难而上,他说,虽然我们年龄偏大,体力不如年轻人,但我们都是有几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抗疫阵地上,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定部署,坚决打赢这场抗疫之战。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鼓舞着他不会开三轮车就学,车胎跑坏了学着修……疫情以来,他跑遍了小区的每个角落,走遍了每一个非封控单元,平均每天打电话100多个,运送物资200件以上,最多达到600余件。此外,他注重做好居民的思想疏导工作,他通过编写顺口溜等方式,向广大居民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确保居民思想稳定。
贾士国:与民同行 为民解忧
3月20日,响应组织号召,厅机关党委贾士国报名加入下沉社区抗疫志愿者行列,并根据组织安排,担任全安市场小区二期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他认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25名下沉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打赢这场战斗靠的不是纸上谈兵,更多强调的是实战。全安市场小区二期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由全安社区负责管理,小区共有634 户居民、1300人,现住居民1100人,总体上呈现出人员结构复杂、困难群体比例偏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特点。贾士国在摸清掌握小区阳性、密接、次密接人员底数的基础上,对居家隔离人员、解除隔离人员,以及老年人、低保户、病人等特殊群体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对小区封闭出口防护栏实行专人管理,针对居民随意下楼散步、遛狗等现象,带领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巡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好说服劝返工作,最大程度降低聚集风险。带头参加小区卡点值班,严格管控进出人员和物资。按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发放检测试剂盒,做到不落一人。
针对居民因居家造成的生活不便等困难,贾士国配合网格长,积极协调联系保供企业,多渠道为居民集中采购蔬菜、米面油、水果、肉类等生活物资40余次5000余份。为特殊困难群体上门搬运生活物资120余次,帮助购买药物300余次;同时,协调解决居民疏通下水、家庭矛盾、代缴燃气费等临时性困难问题50余个,赢得小区居民广泛赞誉。
李阁鑫:踏实肯干 无畏风雨
李阁鑫是省人社厅审计监督处干部,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主动申请成为省人社厅洋浦社区防疫突击队的一员,担任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后于所在社区调整为封控区后,毅然选择就地下沉。目前,他已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40余天。
在疫情升级后,他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仅剩一名未被隔离,防控风险陡增。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他无畏风雨、迎难而上,在社区200多名党员志愿者中,从来都是最先到,最后走。平均日行2万步,单日最长工作时间长达 18 小时。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他每次都默默地站在医护人员身边掰试剂棉签,长达6-8小时的核酸检测,他不敢喝水、不敢吃饭,为的就是能够节省一套防护服,缩短居民在外停留的时间。截至4月16 日,他已累计协助全员核酸检测 17000余人次,入户检测 730余户。
他还和同为退伍军人的志愿者们一起主动承担起了湖东社区 74栋2383 户老旧居民楼的消杀工作,5天时间里,他们平均每天消杀15栋楼,爬楼150层,屏蔽了居民楼内传播风险。为保障物资供应,无论多晚他都会第一时间前去搬运物资,再骑上他专属的小电瓶车,将物资送到每栋楼的楼长手中。目前,他已累计搬运发放捐助物资500余件、水果1200余箱、蔬菜肉类2200余箱,入户发放分装相关物资2064 份。
王丹:向“疫”而行 初心闪动
作为省人社厅下沉社区一线干部,王丹已持续奋战30多个日夜,她积极参与社区管控、维持秩序、核酸检测、搬运物资等工作,为社区疫情防控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王丹看来,“抗疫是每个人的事,党员就要冲锋在前,领导干部更是责任在肩。”
王丹于2020年在洋浦社区就做过志愿者,她更了解志愿者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不管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志愿工作,她都抢着干。保供蔬菜发放困难,她就开私家车装车送;辖区内出现阳性病例,她就主动承担了封控区物资运送的任务;老小区没有电梯,她爬楼将一份份试剂盒、蔬菜包、水果包和中药等生活物资送到社区居民的手中。她和党支部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共计8人承担着全社区居民保供任务,已共计送菜470份,水果包313份,猪肉218份,鸡蛋444板,米面油46份等生活物资,并承担了5000多个试剂盒派发任务,晚上回家继续统计社区居民生活物资情况,整理社区工作日记,每每休息已是凌晨。
她积极协调保供企业,开展定单式采购,协商当天送达,连夜将保供物资送到居民家中。定单式采购增大了支部工作量,但满足了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社区居民的物资得到了保供,在微信群纷纷点赞:“感谢社区和临时党支部的付出,因为有你和你的战友,我们小区抗疫信心倍增……”
张晓强:响当当的“4号”队员
张晓强是省人社厅事业处的一名党员,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多次请缨申请加入厅志愿服务突击队,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志愿服务,先后在长春市经开区洋浦社区和南关区永吉街道自由大路社区参加一线抗疫工作,目前已累计工作21天,时长超170小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社干部的良好形象。
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抗疫一线工作任务,2020年,他作为省人社厅青年党员突击队队员在抗疫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轮疫情发生后,他是这样向组织汇报的“我随时准备接受组织召唤,我有经验,情况我都熟,接受任何工作安排”。从3月15日起,他累计组织近8000人/次参与核酸检测,入户3700余户,发放试剂盒9300余份,直接核酸采样755人,现场解决老百姓关心问题10余件,卡点值守24个小时。
工作中,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杨浦社区宋书记指定为南航世纪苑小区网格志愿服务组长、临时“网格长”,负责组织安排14名志愿者,组内成员互不认识,为了便于工作,他创新为每人安排工作代号,明确职责,工作中只叫号码避免无效沟通,让“南航世纪苑”小分队迅速形成战斗力,工作完成质量速度在整个杨浦社区名列前茅,队员们也认识了这个省人社厅来的“4号”队员。
在一次抗原试剂盒发放任务后,一户居民自测出2例阳性,他立即按程序报告情况,同时明确所有队员不许走动原地待命,个人不顾风险与网格长一起上门进行多次检测确认,排除了2人疑似阳性情况。他带领组织过全员核酸检测,逐户发放回收抗原试剂盒,时刻严把工作流程,小组成员没有一例感染情况发生,由于核酸检测员不够,他主动承担起了核酸检测和封管任务。他做过卡点值守,当面对辖区居民各种疑难问题时,他一定尽其所能想办法解决,能给居民解决的绝不拖延,解决不了的一定帮忙找到途径让居民难事不难,就如自由大路社区税务南楼一80多岁老大爷因太长时间没过吃肉还不会上网犯愁时,他积极联系保供商户给予解决,当大爷收到送来的免费猪肉流露的那种真挚情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还充当了临时“一线记者”,拍摄一线工作照370余张,虽不算专业,但部分一线工作照片被人民日报、新浪、搜狐以及省人社厅官网报道选中。可以说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抗疫一线志愿工作的“多面手”。鉴于张晓强同志在抗疫一线的表现情况,中国吉林网记者专门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张晓强同志在主动参与一线抗疫工作的同时,按照工作安排,积极参与制定对在本次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相关人事激励政策,他将抗疫一线体会到的对社区干部和抗疫一线人员的敬意和情感深深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辟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相关政策意见建议,并纳入《吉林省人社领域全力支持抗击新冠疫情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出台后,得到了广大一线抗疫人员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认可。
李琛:让党徽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省人社厅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办公室主任李琛,是有着1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自疫情以来,她积极响应机关党委号召积极下沉所在社区,配合自由大路社区成立了第五网格临时党支部作为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协助社区网格长承担了全员核酸检测人员登记、信息录入、秩序维护等工作,为居民分发并入户配送抗原自测盒1500余套、保供果蔬200余箱、鸡蛋200余板、药品等物资共计400余件、巡街,卡点值守、协助为社区运送物资、协助网格长为封控楼送中药饮剂、贴封条等工作,每项工作她都一丝不苟、严谨完成。
支部人员少,社区面积大,小区多,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运送保供物资的交通工具有限,李琛就和网格长一起推着小车运送保供物资回网格去发放,一天至少都要走四五个来回。待组织小区志愿者将物资发放完毕后,再走回家已经接近凌晨。
独居老人在李琛同志居住的网格内足有几十户,无法上网买菜,她对每一户老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把他们当成自己惦记的亲人,总是在社区上报统计保供物资计划前,就第一个想到他们。一位大爷在她的帮助下为老伴买到了胰岛素,并向社区写了感谢信。网格长笑着对李琛说:“这里边有你的功劳啊,你天天穿着蓝大褂在社区忙,大爷以为你是这儿的工作人员呢。”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信任。
臧亚东:冲在一线 勇担重担
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臧亚东在疫情防控初期就加入了厅抗疫突击队,并被任命为厅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瑞凯国际小区封闭管理措施后,他迅速下沉到社区做志愿者,小区有1200多户居民,近3000人,人员流动量很大。他每天负责站岗巡查外,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发放并回收抗原检测试剂等等。
小区封控后,臧亚东接到了新的任务:配合社区和延吉援长的医护人员做好封控楼栋居民解封的核酸检测工作。由于有阳性病例,所以整栋楼的核酸检测流程是一人一管,他们一行三人分工明确。其中臧亚东负责喷洒消毒工作,每检测一位居民都要对医护人员、自己和社区人员进行酒精消毒,再对回收的垃圾袋消毒,最后再把新棉棒送到医护人员手里继续进行检测。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斗,三人完成了7号楼128户居民一人一管的检测工作。
面对疫情,人社党员干部不畏惧、不退缩、勇向前,截至4月20日,全厅累计下沉社区志愿服务2363人次,共上门配送自测盒14.3万余个(套),发放蔬菜包、中药包等物资4.7万余份,在72个小区的卡点值守和日常巡逻中,都有人社厅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用行动引领群众,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基层一线动真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