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17-04-28 11:04: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长春工程学院地处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的南湖湖畔,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应用型教育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60多年来,学校秉承“明德致远,笃行务实”校训,为我国建筑、地质、水利、电力等基础工业行业培养和输送十余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在国家、省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该校积极组织开展出国培训工作,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拓渠道,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科技理念、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功引进国外优秀智力,推进科学研究水平,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建设。

  明确目标,充分准备,注重实效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明确项目的针对性。开展出国培训项目以来,该校正确把握国家与地方的政策及战略需求导向,围绕重大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战略,针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问题,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做到了申报的项目“少而精”,获批的项目“精而高”。紧密结合国家“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围绕优先支持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旱作节水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等领域,《玉米膜下滴灌的适应性与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赴美国学习农业水资源管理与分配、地上喷灌及地下灌排等新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农业环境与农业管理技术。根据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结合我国节能技术和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需求,组织《分布式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赴美国培训,学习智能电网及其核心技术、智能微网优化控制、自动化调度系统、智能微网系统研究与应用、虚拟电网技术、美国先进风力发电等技术。随着吉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结合吉林西部地区复杂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问题及病害防治研究工作愈加突出。《吉林西部地区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赴美国进行培训,学习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混凝土试件性能测试与分析、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与工程防护措施、环境条件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腐蚀破坏的典型工程案例及其防治技术等。

  取他山之石,为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多年来,长春工程学院通过组织出国培训项目,开阔了国际视野,依托他山智石,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理念。

  一是形成了“前瞻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多学科协同合作体系”的理念,提高了学科建设和产学研能力。《吉林西部地区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赴美培训,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找到了解决吉林西部地区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凝练了科研方向与方法,使得科技厅项目“吉林西部地区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住建部项目“季冻区复杂环境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抗盐冻技术研究”得以顺利结题,也为团队后续在结构层面上展开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该团队“吉林西部地区复杂土壤环境下混凝土抗腐蚀技术研究”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吉林西部盐冻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与防护技术研究”获住建部批准立项。

  二是做好“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扩大合作效应。该校《玉米膜下滴灌的适应性与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吉林省外国专家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智项目工作平台,引进了“联合国自然基金组织”的项目资助,扩大了项目研究的实力和影响。同时,该项目邀请国际知名农水灌溉专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拉里·布朗教授与项目研究进行对接,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项目的研究合作,使得该项目取得了更加突出的研究成果。该科研团队依托出国培训项目的研究成果,经吉林省科技厅批准,设立“长春工程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三是出国培训与技术合作相结合,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热电联产与热泵联合供热新技术”团队赴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交流学习后,进一步推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中俄合作办学工作和申报科研国际合作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作举办的能动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于2015年正式招生。该团队先后立项、完成长春中俄科技园“基于纳米技术的煤气化工艺的研究”中俄合作科技项目、吉林省发改委“太阳能自然循环采暖系统与室内散热设备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太阳能辅助加热密集化精确烘烤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正在进行的还有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散热器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混合供热系统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在省发改委立项科研项目“基于陶瓷膜除尘机理的锅炉高温烟气段除尘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技项目金额达150万元。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1名毕业生获得推荐攻读南俄国立技术大学叶菲莫夫院士的热电站专业的研究生。《吉林西部地区复杂环境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团队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签订教学与科研合作协议,正式确立了双方院级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师间深入开展教学科研合作的平台。《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与绿色能源应用技术》团组赴韩国公州国立大学交流学习后,在科学研究和人才联合培养方面获得较大成绩。项目团队相继完成“被动式低能耗技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中推广应用研究”、“严寒地区外保温技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中推广应用”、“公共建筑节能65%关键技术研究”、“空调型新风换气系统在寒冷地区的实验研究与应用”等省级项目立项。其中,《严寒地区农村评估体系及农宅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该校2017届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研究生当中,分别保送了1名硕士和1名博士进入韩国公州国立大学深造学习,从事建筑材料方向研究。《智能电网在线监测先进技术研究》项目团组赴美国培训期间,就“智能电网自愈计算应用、传感器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智能微网的优化控制”等先进技术,与康涅狄格大学达成科研合作意向并确定了合作方式;与加州州立大学多明山分校初步达成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意向,为该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开拓了合作渠道。

  四是推进成果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好服务。该校培训团组在美国执行完《玉米膜下滴灌的适应性与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回国后,引进世界先进的农业灌排技术和理念,形成对松辽流域旱区地下灌排-湿地修复一体化新技术的设计规程规范,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该科研团队依托出国培训项目的研究成果,申报成被吉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区域水资源科学与水工程安全国际合作基地”。基地建成以来,围绕基地的建设目标,承担的主要科研任务有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横项生产技术服务项目4项。主要完成了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农田水土监测及WRSIS系统适用性研究”,省科技厅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寒区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技术团队专利示范培育”,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寒区金属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既有水工钢闸门退化机理与耐久性评估理论研究”等。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论文12篇。近两年来,围绕基地建设目标,该项目团队致力于引进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推进农田水分生态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形成适合本土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并正在积极建成水利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团队,引领区域水利科技创新发展。项目团队已完成“吉林省松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排水-湿地复合系统实验基地”和“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玉米高光效膜下滴灌示范区”的建设,“吉林省辽源地区杏木示范性黑土地保护基地监测系统”正在建设之中。

  进一步扩大培训领域,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总结几年来开展的出国培训工作,长春工程学院将进一步抓住机遇,做好十三五期间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规划。坚持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出国培训工作和引进外国专家工作,引导学校各学科团队围绕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建设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和平台、鼓励与国外知名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申请国内外基金项目等方面开展工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和科技成果,使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产生更大的效能,形成更优秀的成果,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引智项目管理处)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