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以来,吉林省人社厅把推进“两网化”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方式、提升人社系统服务水平的落脚点来抓,强措施、夯基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两网化”硬件建设、专网联通、系统应用培训、数据信息录入、业务经办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于2013年1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截止6月30日,系统已建成各级监察机构72户、监察人员669名、网格机构1239户、网格人员1590名,录入用人单位信息114649个、案件信息2032件。全省9个市(州)本级都已实现“两网化”管理覆盖,县(市、区)“两网化”管理覆盖率约达50%。我省“两网化”工作得到了人社部劳动监察局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尚建华副局长认为我省“两网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有许多推进亮点走在了全国前列。人社部劳动监察局还专门邀请我省在6月27日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制度及信息化建设培训工作会议上,专题介绍了吉林省在推进“两网化”管理建设方面的经验。
一、科学决策,顶层设计
近年来,吉林省人社厅党组高度重视 “两网化”管理工作,一直把“两网化”工作,作为全省人社事业的基础工作来抓,注重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和有效落实。一是准确定位。2013年初,省厅将建设全省集中、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信息系统列入全省人社重点工作和“10个十”创新工作计划,并积极协调省发改委将“两网化”工作列入了《吉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吉政发〔2013〕10号)。厅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确立了“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省联网、数据共享”的指导思想。二是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全省“两网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分管领导王泽厅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劳动监察处、信息管理中心、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 “两网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研究决策,协调、督导及组织全省系统项目建设的实施、测试、培训、应用和验收等工作。三是精心谋划。为扎实推进全省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确立了“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要好使管用”的建设思路,并会同软件开发商多次沟通、反复论证,于2013年4月向全省下发了《吉林省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吉人社函字〔2013〕92号),明确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原则、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建设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狠抓落实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两网化”建设工作中,只有真抓实干、蹄疾步稳,才能求得实效。《实施方案》下发后,省厅会同各地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全省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完成系统建设准备。省厅于2013年4月组织完成了全省大集中系统硬件配备和软件招标工作,依托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共投入经费528万元。为保障系统应用,厅业务专网也由原先的2M升级到目前的10M。二是加强信息数据采集。省厅在5月份完成了全省监察机构和网格人员信息及网格纸质、电子地图收集上报工作,部署各地加快单位信息采集工作进度,为系统上线后录入基础性数据做好准备。三是组织系统差异需求调研。为开发出适合我省实际的系统软件,省厅采取“训研结合”的方式先后三次抽调省内各地一线业务骨干精心组织了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业务差异需求研讨班,通过学习部颁系统软件的操作应用,研讨部颁系统已有功能与省内监察实际业务工作的差异,提出业务需求,形成差异需求分析报告。四是加快系统功能研发。省厅抽调业务骨干与软件开发商一道通过对部颁系统软件各个功能模块逐个进行测试,结合我省监察工作实际逐一进行验证,共修改和新增了52项功能,较好地完成了系统案件管理、网格管理、电子地图应用、网上举报投诉与书审、移动监察办案、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分析等主要功能本地化开发工作。五是开展软件操作培训。省厅在8月组织了全省“两网化”操作人员培训班,分别对省直和各地系统管理员和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了培训。之后为扩大培训范围,使基层工作人员迅速掌握系统操作技能,劳动监察处又会同信息中心组织软件开发工程师赴各地区举办多期培训班,累计培训共计600余人次。六是做好系统上线前的准备。在10月份,省厅向各市州下达了《关于推广应用全省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通知》,对系统运行后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信息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做好充足准备。七是加强系统实际应用工作。11月1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恰逢年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多发之际,省厅本着“急用为先”的原则,要求各地将发生的案件信息及时录入系统,通过系统了解各地案件的发生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着眼长远,注重效能
在“两网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用好“两网化”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 “两网化”管理效能仍是今后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省厅把继续“深入推进‘两网化’管理工作”列入了今年全省人社工作重点内容。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部署,省厅在“两网化”管理推进中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和当好“助推手”,注重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在案件信息录入办理、统计报表生成等工作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一是突出实用。今年上半年,省厅要求已实现“两网化”管理覆盖的地区,要将“两网化”管理与日常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在工作中重点抓了四项工作。第一,继续加大各地用人单位信息的采集维护力度,为“两网化”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第二,加大案件录入力度,使用软件系统进行案件管理,实现办案程序的规范化、权责的明晰化和案件信息的及时反馈。第三,加大培训考核力度,使各级劳动保障监察员熟练掌握“两网化”信息系统各项功能,真正使用系统处理日常工作。第四,用软件系统进行各类统计报表的报送。省厅要求各地2014年从6月份起,在报送各类统计表格时,要通过“两网化”软件系统直接进行报送。二是拓宽功能。在年初部署2014年工作时,省厅决定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在依托其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省市联动举报投诉平台的建设。省厅通过认真调研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确定了“整合投诉举报渠道,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在软件开发和监管上,省厅提出了将投诉举报和管理隐患信息全纳入,实现省市联动流程全公开、查处过程全监督和异常情况随时指导介入。在标准上,省厅细化了投诉—整理—研判—签批—督办—考核的工作流程,从步骤、时限和实效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今年5月,省厅初步完成了省市联动举报投诉平台网络的研发工作,现正着手进行平台的二期开发。三是提高覆盖率。通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利用定期通报等方式督促尚未在市本级实现“两网化”管理的地区抓紧抓实各项工作,会同各地整合力量,积极将“两网化”管理向已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域扩展,力争在2014年年底实现“地级城市覆盖率达100%,县级城市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工作目标。
四、强化督导,着力推进
加大督导力度,是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措施。在“两网化”工作中加大督导力度,可以增强各地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为切实推进各地“两网化”管理工作,省厅从2013年9月起每月调度各地“两网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并进行通报。每期通报在表彰先进地区的同时,都会重点公布各地案件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情况,促使各地在掌握本地工作进度的同时,能够比较其它地区的完成情况,促进下步工作。在省厅通报的督导和推动下,各地积极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各种难题,有力推动了全省“两网化”建设。二是下发工作信息专刊。为便于各地学习借鉴关于推进“两网化”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省厅向各地下发了“两网化”工作信息专刊,重点介绍了延边、通化、辽源等地区在“两网化”建设工作中的举措和经验,供其它地区借鉴,取得了较好效果。在省厅的一系列举措下,各地相继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全省“两网化”建设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