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17-09-28 10:58: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今年以来,伊通县就业服务局坚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方法、提炼经验,全县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农民工培训工作体系

  成立了由县政府主导,人社部门牵头,财政、农委、科技、妇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技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社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统一制定培训计划、方案,做到培训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集中统一、规范有序的农技工培训体系,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明显提升。今年2月份,人社局会同住建局开展瓦工培训,由住建局负责招生,人社局负责组织培训,共培训2个班次471人。6月份,人社局会同妇联开展家政服务培训,由人社局培训月嫂、育婴师、家庭保洁等3个专业150人,妇联推荐125人实现就业,其中月嫂、育婴师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家庭保洁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8月份,人社局会同农委联合开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人社局负责组织种植、养殖基础知识培训,农委负责派遣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共培训8个班次248人,推动该县返乡创业工作开展。

  二、分解培训任务,夯实培训基础

  县人社局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将招生指标落实到村级人社工作保障服务站。村级人社工作保障服务站指派专人,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向农民工详细讲解农技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培训政策,了解培训需求,讲事实、举实例,想方设法调动农民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合理认定定点培训机构,解决培训机构不愿承担培训任务的问题。由于该县培训补贴标准较低,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热情不高。为保证教学质量,县人社局在认定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时,本着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原则,重点将伊通县职业高中作为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伊通县职业高中专业设置多、实习设备全、师资力量强,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教师是财政开资,可以节省讲课费,同时由村级人社工作人员负责招生,节省了招生费用,保证了把有限的培训资金足额用于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三、加强供需对接,围绕市场抓培训

  坚持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工就业意愿为根本,按需开展培训。年初,县人社局对县域内外用工需求进行调研,并与伊通亿达建筑有限公司等12个用工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开展订单式培训。通过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充分了解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培训专业,为孤山河村木耳养殖基地等14家企业定向培训技术人员,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技术扶持。

  四、调整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

  一是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知识少而精,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农民工的实际状况和语言习惯。实践教学按照用工单位需求开展,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把培训与就业深度融合。二是调整培训时间。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农闲、寒暑假等农民工空闲时间开展培训,做到既参加培训学到技术,又不影响农民工务工。三是调整培训地点。把乡镇、村屯中小学空闲教室利用起来,设立教学点,方便农民工就地就近参加培训。截止到目前,全县共设立了18个乡镇、村屯教学点。

  (伊通县就业服务局)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