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黄俊
在我国经济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农民工纷纷涌向大城市,拼搏发展努力打拼,但是也有一些农民工却立足于农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灌溉着家乡的土地,尽全力谱写新时代农民的乐章。
王雷,1978年出生于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新发村一个农机修理的家庭,对农机的维修和设计从小就充满了兴趣,新发村农民的淳厚朴实与农机器械厚重品质贯穿了他的生命,就是这样一名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普通农民,带领着全村农民开启了技术致富路。
17岁的王雷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人间的冷暖,社会的现实让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尝尽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但他从没被现实打垮,默默的努力,期待着有一天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一直以来,王雷对农机制造的热情从未减退过,总是在繁忙的打工时间内,抽出时间自学农业机械维修、设计及电脑绘图,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王雷掌握了一定的农机制造和维修技术。
2012年9月,王雷辞掉了现有的工作,怀着对农机制造的热爱和追求,来到了吉林省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应聘上岗。当时的吉林省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秸秆粉碎收集打捆机的企业,该公司建立不久,部分农机制造处于研发阶段。由于,王雷的自学,是基于他对农机制造和维修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顺利地成为了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员。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岗位,但是在王雷看来这就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他梦寐以求的岗位。凭着对农机的制造和维修的热爱,面对农机制造先进理念、国内外先进的农机技术,他早来晚走、刻苦钻研,将国内外农机的先进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先进农机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王雷的能力得到了公司和员工的认可,至此,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工,被领导提拔为公司技术研发团队骨干。
一台完美的农机必须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为了让生产出来的设备能够适应农村实际,王雷主动向公司申请,把研发出来的设备拉到内蒙古地区。因为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良好,需要各样的秸秆饲料,正是机器最好的试验地。王雷在内蒙古赤峰市,租了个不大房子,反复实验,失败了再站起来,站起来再跌倒,就这样王雷一住就是半年时间。
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爬滚打做实验,机器终于制造成功了。经他所研制的“牵引式秸秆打捆机”、“牵引式秸秆收集粉碎打捆机”、“牵引式秸秆饲料捡拾揉搓成捆装袋机”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牵引式秸秆收集粉碎打捆机”、“牵引式秸秆饲料捡拾揉搓成捆装袋机”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奖。王雷的设计产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更得到了企业的重任,破格提拔为企业技术总监。付出与回报从来都是正比的,王雷的不仅实现了梦想,还放飞了农民工的希望,然他们看到了只要有技术,只要你愿意,一切都可以成为现实。几年来,通过王雷技术攻关,不懈钻研,带领技术研发团队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过千万元。
作为一名技术总监,王雷不仅钻研顶尖的农业机器,攻克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还时刻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企业的其他工人,使他们的技术不断提升,赢得了企业员工的尊敬和赞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今,王雷作为吉林省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在他的带领下,企业的技术团队不断提升,公司不断壮大发展。同时,他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企业的员工,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一理念贯彻到底。
就是这样一个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农民工,从一无所有到反哺邻里乡亲,做为新时代的农民工的代表,王雷和王雷的家乡正在茁壮成长,看着一台台实用的农机正行驶在家乡的土地上,人们心里充满了喜悦,仿佛看见的不是农机而是新时代下农民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