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16-10-25 10:21: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本刊记者孙丹—

  

  近年来,为促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新形势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吉林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先后在通化县、长春市双阳区、磐石市开展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不断探索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近日,记者走进了长春市双阳区,亲身感受到了开展就业工作给农民兄弟姐妹们生活上带来的巨大转变。

  创业孵化基地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双阳区政府在2013 年4月出台了《双阳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双阳区共创建了2 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和1 个微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王秀华和老公都是失地农民,两人除了种地不会什么其他手艺,可现在夫妻二人不用四处奔波一年就能赚上30 万元,提及目前让城里人都羡慕不已的收入,朴实的王秀华说:“这是托了基地的福,俺才能挣上钱,种有机蔬菜比原来种地收入多多了。”

  据了解,长春市双阳区就业服务局通

  过与国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长春国信现代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有创业意愿的失地农民进入孵化基地,三年内不但免除大棚租金,还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等,收获的有机蔬菜会被高价回收,可以说是“零投入”、“零风险”,有想进一步学习的农民,甚至可以通过相关培训和学习,获得大专、技师等证书。王秀华夫妻二人,选择了在基地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了三座大棚,也有不想创业的农民,在基地,他们可以成为“农业工人”,基地还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据了解,通过该基地,每年可安置200人就业,并带动周边与当地近500户发展蔬菜业。

  技术培训让辍学青年成功就业

  为了解决技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农村青年就业难的“三难”状况,长春市双阳区就业服务局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利用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熟悉本村各个家庭情况的优势,走进辍学在家的年轻人家中大力宣传技能就业的信息。通过技能学习后,推荐到企业工作,通过“定向培训、定向就业”,近两年,双阳区已成功向企业输送急需技能人员80 余人,这些新生力量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吉通公司,记者看到很大一部分工人都是年轻人,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初中毕业就辍学的孙岩一开始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在饭店干活,一天到晚累得够呛,一个月才能挣1 000 多元钱,可就这1 000 多元钱的工作还不稳定。听朋友说双阳区就业服务局有办法帮助年轻人找到好工作,他赶紧进行联系。现在,20 岁的他一个月能挣上3 500 元钱,五险一金样样不落。

  孙岩的工友国家旗也是通过双阳区

  就业服务局的帮助,成功就业的。国家旗说,自己再也不用四处打零工了,现在自己挣得多,单位工作环境也好,闲暇时间还可以打打篮球上上网,当初就业服务局给推荐了五六家单位,自己选了一个离家最近的,这样就可以经常回家帮父母干点农活,再也不用饱受“思家之苦”了。

  据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企业75%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地人员,因为他们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离家近,工资又多,因此“跳槽”现象很少,通过就业部门的定向供给,企业“招工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据了解,长春市双阳区围绕农村青年农民创业,3 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947 万元,建立了4 个市级青年创业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带动周边青年300余人就业。同时,双阳区还围绕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举办保姆、12 类工艺、草编等专题培训40 余期,共培训农村妇女八千余人次,很多培训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完成。

  村级人力资源市场让农闲农民有钱赚

  长春市双阳区已经建立了近1 万平方米的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全部服务功能的大统一和大整合;全区八个乡镇街道和十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功能统一、设施齐全、场所开放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开辟了农民工工作政策咨询台,有针对性地强化了农民工服务;推进了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原则,双阳区先后在奢岭街道五星村和新安村、双营子回族乡鲁家村、山河街道卢家村、齐家镇长岭村、太平镇土顶村建设了村级人力资源市场。通过各级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咨询活动,基本上满足了农民工就业的需求。

  在双阳区鲁家村的人力资源市场,记者碰到了前来找工作的刘长英,她家里有地种,有牛、鹿等牲畜养殖,可到了冬季和其他农闲的时候,闲不住的她还是会到村里的人力资源市场找点家政、服务员等零活增加家里收入。“村里的信息多,每次来都能找到称心的工作。”刘长英说。

  据鲁家村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刘桂杰介绍,鲁家村人力资源市场成立以来,帮助700 多名乡亲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在2 000 元至3 000 元之间的居多。

  完善服务让返乡农民工创业有门吉林省非常注重发挥民间组织作用,下功夫培育劳务经济人队伍和打造“劳务品牌”。近年来,全省先后培育了涉及建筑、电工、工程加固、蔬菜种植等50 多个行业3 000多人的劳务经济人队伍。打造出“吉林保安”、“公主岭电工”、“延边小棉袄”等全国知名劳务品牌20 余个。双阳区就业服务局积极响应省里号召,不断加大对自主创业者的扶持力度,并积极沟通其他相关部门,为创业者扫清创业路上各种障碍。

  冀守亮是长春佳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达到了食用油的生产、包装、销售等一条龙销售模式,他坦言,自己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好在有就业服务局的帮助,这让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目前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想扩大生产,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厂房,双阳区就业服务局知道情况后,正在帮他积极沟通中。

  长春市双阳区林中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徐太林说:“通过5年的努力,合作社已经有了64 户农户,收入比以前种玉米时候翻了一番还多。区就业服务局帮我们沟通其他政府部门后,我们现在不但免税,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种植的杂粮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要不是就业服务局的同志帮助我们,我们上哪儿知道这些事儿咋办啊!”

  大力宣传让全民就业创业热起来

  为使农民工及时了解有关就业创业政策和信息,长春市双阳区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前不久,正式开通了双阳区人社局门户网站,专设包括企业招用工、劳资维权、招聘信息等14 个版块,依托网站发布有关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与用工信息等资讯。制作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宣传栏,设置了包括招聘流程、用工信息等12 个版块,依托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多个信息展示板。

  据双阳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郭庆林介绍,为保证就业创业工作在农村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双阳区加大了人力队伍,全区1 288 个社聘任了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负责用工信息的收集、筛选与上传。

  双阳区还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四送”(送岗位、送技能、送图书、送温暖)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 大活动。

  目前,双阳区以村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基本构建了偏远农村全面覆盖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农村就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采访中,很多人都说自己很“幸福”,看着就业者、创业者们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能他们自己没有发现,在提到就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时候,都很自然地称呼为“哥、姐”……我看到的仅仅是吉林省农村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点点,但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吉林省农村就业创业工作对农村劳动者命运的改变,感受到了他们把农民当成兄弟姐妹的浓浓的“亲情味儿”……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