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自开展“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村”活动以来,全市已有四个村被评为省级“高质量就业示范村”,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50.6万人,实现了“常年在家从事种植业人数为零”的奋斗目标。
具体工作中,榆树市主抓三个方面:
一、抓基础建设。为提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市就业局从基础建设入手,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榆树市就业服务基层平台管理办法》、《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所(站)工作职责》、《基层平台基础建设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示范村一律做到“三有”:一是有完善的工作平台。行政村配备了一名专职人社保障服务员,有满足工作需要的服务场所和办公设施(专门办公室、桌椅、卷柜,配备电脑和打印机),有专用的工作经费,有完备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二是有完备的就业服务。行政村设有信息发布栏,及时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定期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组织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定期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三是有和谐的劳动关系。行政村内转移就业的农民工无拖欠工资现象,无因就业问题而出现上访或其它不稳定事件。
二、抓转移方式。根据榆树农业大市的实际情况和“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村”的工作要求,榆树市将科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式,纳入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重点,主要推行了四种转移就业方式:一是自主创业就地转移。通过提供创业项目、小额贷款、土地征收置换、创业培训、创建交易市场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就地转移;二是鼓励发展创业产业。以产业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产业吸纳就业,实现就近转移;三是技能就业。通过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拓宽就业门路,提高就业收入;四是有组织输出,实现规模化就业。
通过推行四种转移就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抓典型带动。榆树市充分发挥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全市388个行政村划分为四个片区。在四个片区中选择四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工作对象,树立高质量就业的典范。五棵树镇合发村利用地处镇区经济发展环境好、外地企业多的优势,走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和企业吸纳,实现就地就近转移新路子。八号镇北沟村在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发展棚膜蔬菜,并形成规模产业。全村760户有400多户种植棚膜蔬菜,2000多村民有三分之一在家从事蔬菜生产。育民乡永安村充分发挥创业带头人的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解决了人多地少,收入偏低的困局。新立镇柞树村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组织村民走长期转移和季节性务工的路子。实现了劳务输出创收2644万元,人均劳务收入14600元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格局。
通过开展创业活动,榆树市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高效率转移蓬勃开展,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生机活力。全市就业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步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榆树市就业服务局 刘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