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志军厅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就业市场变化,评估就业形势,实施科学决策,实现高质量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业务系统不统一、网络覆盖不广泛等问题,影响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吉林市就业服务局舍得投入,超前谋划和运作,创新开发就业服务模式,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实际效果,走在了全省就业服务系统的前列,也多次获得国家人社部的肯定。现将他们的做法转载于此,供各地学习借鉴。
2011年以来,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坚持“内在统一、外在多元、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原则,秉承“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采取以内网、外网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和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取得明显的实际效果。截至2014年末,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累计收录单位信息17.8万条,个人信息407万条;通过信息平台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8.2万个,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6.8万人,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6.8万人次;发布各类就业信息30余万条,服务用工企业4.8万户,服务求职人员18万余人; 网站注册企业2587户,注册个人3056人;公众微信平台关注用户8215人,总访问量达13.8万人次。
一、积极谋划,整体布局
(一)积极筹措资金。2011年,吉林市经过努力,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50万元。同年,通过积极协调,获得市财政配套资金170万元,共计320万元,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制定升级方案。2012年,历时三个多月时间,吉林市以业务科室为单位,进行了大范围系统化业务功能需求征集。所有业务需求汇总后,经过统筹设计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关联、数据比对、业务协同等内容,最后形成了《吉林市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升级总体设计方案》。
(三)构建网络设备。方案制定后,吉林市分别对联通、移动、电信公司的网络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详细论证,确定联通公司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合作单位,同时为基层社区配置了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证件打印机等设备。
(四)安装调测系统。为保证信息系统上线应用时设备稳定、传输高效、经办准确,吉林市组织人员对硬件及网络设备进行访问测试和压力测试,对软件系统按业务线进行科室功能确认和整体功能核验,再对信息系统进行整体应用效率测试,确保应用终端设备访问效率和响应速度。
(五)开展人员培训。2013年初,吉林市组织开展系统应用业务培训活动,培训范围涵盖五县四区和两个开发区各级基层机构,共培训12期,培训近600人次。
(六)正式上线应用。2013年6月,随着《就业失业登记证》业务和《职业介绍》业务上线经办,标志着吉林市公共就业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2013年底,内网的所有业务和功能模块全部上线完成。
二、完善功能,注重实效
吉林市公共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集内网业务经办、外网公共服务、自助服务管理、移动终端发布、辅助决策支持五大板块于一身,实现了基本信息一体化、业务经办一体化、数据交互一体化。通过内部专网实现了部、省、市、县(区)、街(镇)、社区多级就业平台的贯通和数据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块状化”区域业务分割和“条状化”垂直业务界线,通过数据融合、权限管理、一体化应用,跨区域实现业务流、信息流的有效衔接,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一)突出业务经办,实行就业工作系统化管理。一是业务范围全覆盖。系统业务涵盖了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等共14个业务类、58个业务项、306个业务子项。将全部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到系统管理之中,规范了办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业务经办全智能。实现了信息采集自动化、登记认定便捷化、录入申请智能化、业务处理逻辑化和业务经办一体化等5项功能。如个人办理求职和就业失业登记证时,只需使用二代身份证进行自动读卡便可完成整个基本信息的采集过程;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在居住地社区可即时完成,其他类型就业困难人员身份经市局在系统中确认后,可在社区实现即时登记认定,等等。同时,依托业务专网和信息系统将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业务下方到基层社区,取消和删减了绝大部分纸质办事要件,缩短了经办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业务信息全记录。通过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全过程记录劳动者的就业失业历程,实现劳动者的失业、求职、培训、就业及享受各类就业政策信息全程记录和管理,同时,对各级业务经办和业务审核人员进行的相关操作实行留痕记录,方便业务倒查和责任追究。
(二)注重百姓需求,形成 “一主五辅”的网络格局。他们建立了以吉林市就业网为门户的官方网站,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吉林市公共招聘网、吉林市创业服务网、吉林市创业项目库、吉林市家政服务网、吉林市就业E网,形成了“一主五辅”的公共就业外网服务体系。在开展就业资讯、就业政策、公示公告、办事指南、创业服务、创业项目、家政服务等发布的同时,开通了业务自助办理绿色通道功能,实现创业服务申请、小额贷款申请、培训报名和就业失业登记证查询、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状况查询、社保补贴查询、公益性岗位查询、档案存放查询等功能。开通了个人求职和企业招聘网上经办功能。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地在公共招聘网中发布和查询信息、投递求职简历、发送面试邀请、预定招聘会场次和招聘展位等。同时设置职业介绍、创业服务、技能培训、家政服务、网络信息5项业务QQ在线客服,开通了企业用工招聘、基层工作指导、就业失业登记、统计信息报送等9个QQ工作群,开展全天候一对一指导和服务。
(三)全面开启就业“微”服务。2013年下半年,吉林市申请开通了就业服务局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市场官方微博,安排专人进行素材搜集和信息发布,实时提供在线咨询、“微指导”、“微聘”等服务。利用微信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将当月招聘会预告、最新规模企业招聘信息等内容分成11个栏目进行集中展示和推送,关注者通过回复指定数字即可了解相关内容,随时随地即可查看就业资讯和招聘信息,及时了解本地用工形势。利用微信平台中用户管理功能,为关注用户建立服务档案,实行个性化服务。针对结构性矛盾带来的“招工难”、“求职难”并存问题,利用微信平台积极开展“微”指导。从国家和省等权威网站中转载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励志故事、职场经验、职业生涯规划等文章,向关注用户及时推送,帮助其调整求职心态,充实职场经验,更好的实现就业。
(四)提供个性化信息查询和发布。为使百姓及时准确的获得各类就业信息,吉林市在服务大厅设置了8台触摸屏用于提供办事指南、政策信息、创业项目、岗位信息等业务的自助查询。为了方便百姓办事、企业宣传和招聘信息展示,在服务大厅设置了8台液晶电视,用于发布办事须知、企业宣传片、热点岗位信息。同时,在服务大厅3块LED大屏幕全天循环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和职业供求排名信息。设在服务大厅内的招聘信息栏,全部张贴附有提供二维码扫描方式的企业招聘信息,求职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招聘信息存入手机随时查看,免去了抄写记录的不便。
(省就业局董志 吉林市就业局谭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