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17-11-27 15:58: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今年以来,按照省人社厅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通化市紧紧突出抓好五个建设,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末,全市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6930人,带动就业26870人;新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8个;返乡创业培训1165人;培育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240人。

  一、抓政策体系建设。今年,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化市出台了人才引进培养的“一个意见、七个计划”,其中包括《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计划》,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围绕特色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重点培养和支持100名左右具有代表性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推动农村人才返乡创业。评选出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可享受《通化市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加快返乡创业基地建设,年初制定了市级返乡创业基地建设标准,要求每个县(市)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3个,上半年共评选出市级返乡创业基地9个,每个基地奖励奖金1万元。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启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抓制度机制建设。成立通化市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返乡创业领导组织体系。将返乡创业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签订就业创业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返乡创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返乡创业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机构,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项工作的指导协调。市人社局制定《2017年通化市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计划》和《通化市人社局领导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包保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全市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督促各县(市、区)按照工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三、抓基础信息库建设。一是创建了人力资源库。重点收集已创业人员、有创业意愿人员、引进回乡创业人员及返乡创业带头人相关信息,目前入库人员已达720人。二是创建了返乡创业项目库。征集、整理大小创业项目230余个,可供农民工返乡创业时进行选择。其中,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带动能力较强的项目有45个。三是创建了咨询专家库。邀请在农民工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科研院校等专业人员担任返乡创业专家指导志愿者,在政策、技能、创业指导、融资、法律咨询、项目评估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指导,现有各类成员 80人。四是创建了示范案例库。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各类案例150个。五是创建了资本工具库。对国家、省、市、县的返乡创业和涉农等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各级、各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纳入其中,不断丰富资本工具库内容。

  四、抓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人社部门在县、乡、村建立的服务平台,开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专家评析、创业孵化、资源对接、经验分享、社保关系接续和优惠政策享受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市61个乡镇的678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二是建立返乡创业培训平台。各级人社部门依托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了返乡创业培训,对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了返乡创业高级研修班培训,目前共计培训返乡创业人员1000余人。三是建立舆论宣传平台。深入到村组,广泛宣传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政策。收集整理返乡创业宣传典型材料80余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农民工返乡创业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抓创业载体建设。一是建立返乡创业基地。今年,依托现有开发区和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闲置土地、厂房、校舍、批发市场、商业街和科研培训设施,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共新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8个,获市级命名基地9个,申报省级基地2个。二是建立返乡创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大学生创业园5个,新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将进一步依托“园区+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与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相融合,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走进创业园区进行孵化,为其日后提高创业成功率和提升其创业能力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三是培育创业带头人。以产业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主为重点,为他们创造外出考察和参加创业培训的机会,目前全市每个乡镇培育返乡下乡创业带头人4人,形成了240余人的返乡创业带头人队伍。

  (通化市就业服务局)

  • 责任编辑: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