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2016年紧缺型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根据援疆工作安排,今年14名来自阿勒泰地区的紧缺型技能人才赴我省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吉林省人社教育中心(省技师学院)采取校校合作及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承接此项工作。
截止12月31日,为期66天的培训圆满结束,14名学员全部顺利结业。这次培训的主要特点为: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严密。针对本次培训工作,厅党组及主管厅长分别给予高度重视,多次询问并调度前期准备工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规划财务处、财务管理中心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几次实地了解准备情况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中心则是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省人社教育中心关于接收阿勒泰地区紧缺型技能人才培训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严格制定预算,分解任务,确保学员顺利入学。二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教育中心先后与与长春中车长客模具有限公司、吉林省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开元名都大酒店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培训共计2400学时。同时每周六、日安排进行相应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共计授课576学时。培训注重突出重点,坚持学习与研究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实际操作,培训结束后,真正能提升技能,学以致用。三是态度端正,学风扎实。培训中,全体学员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学习刻苦。有的学员需要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到企业进行培训,寒风凛冽,学员并没有退缩,全部按时到岗,切实把培训当作是难得机会,坚持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学员坚韧的态度及优良的学风得到了培训企业的一致认可。四是秩序正规,保障有力。培训班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各项保障,为确保学员入学后安心学习及生活,制定“一对一”工作方案。即为每名学员安排一个辅导员,同时统一安排班主任教师、舍务教师,拟定辅导员和班主任岗位职责,做好思想教育,加强日常管理。五是后勤服务,体贴入微。培训班学员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涵盖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三个民族。教育中心依据民族习惯完善食堂和住宿条件。改造清真食堂,建立独立的民族餐厅,重新改建煤气管道,增加清真食物加工间,重新购置冰箱、餐饮设备及餐具、调料,同时聘请1名专业回族厨师为学员制作菜肴。在住宿方面,将二楼阳面客房作为学员寝室,每两人一间,每个房间内新购置电视机,加装机顶盒,同时迁入无线网络,住宿楼层内提供两间套房分别用于男女学员洗澡、晾晒衣物。为每名学员配备两套床单被罩,每半个月负责集中进行一次清洗。洗漱间内购置洗衣机及甩干桶供学员使用。六是融合差异,促进团结。为进一步融合文化差异,提升培训效果,教育中心的“一对一”教师利用培训的业余时间,为学员讲解长春风土人情,带学生参观城市发展风貌,同学员进行小型联谊活动,在极大的丰富学员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很好的增进了相互交流。
援疆培训工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为建设和谐新疆、加快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教育中心也在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同时积累经验,总结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吉林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