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9期
吉林省农民工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7月27日
本期要目
【信息速递】
● 辽源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额完成市计划年度指标任务
● 通化县村级人力资源市场遍地开花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便利
【试点工作专栏】
●梅河口市以改革促推进 全面开展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信息速递】
辽源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额完成
市计划年度指标任务
今年以来,辽源市按照稳定向外输出、就地就近转移双向战略,持续加大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95万人,同比增长6.83%,已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15万人指标任务。全市转移就业总工资性收入高达19.87亿元,平均人均务工收入达3000元,其中,境外人均务工收入达5000元,省外人均务工收入达3600元。
(辽源市就业服务局 付忠华)
通化县村级人力资源市场遍地开花
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便利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方便农村劳动力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通化县就业部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全县16个乡镇中建立了7个村级服务平台,预计到年底,全县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将实现在现有数量上再翻一番。
新英村人力资源市场是英额布镇成立的首个村级“劳务市场”,市场内设施齐全,服务较为全面,可实行企业招聘、求职登记、信息对接、培训登记、政策咨询、就业推荐等“一条龙服务”。并定期举行人才招聘会,使农民工与企业可以面对面交流,实现“无缝对接”。7月3日上午的招聘交流会上,共有76余名村民参加了交流会,其中11余人达成了就业意向。
来自英额布镇庆生村村民李秋玲听闻在新英村举行企业招聘会,一早就来到现场。她说:“去年是在外省打工,春节才回的家。今年,准备在家附近的企业上班,因为这样离家近,而且工资待遇与外省也差不了多少,希望尽快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通过此次招聘会,李秋玲被一号庄园录取,成为一号庄园大厅经理,现已上班,每月收入为2000-2500元,她表示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通化县就业服务局 张婷婷)
【试点工作专栏】
梅河口市以改革促推进
全面开展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2014年梅河口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就业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当地就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长远规划和统筹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就业工作服务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梅河口特点的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创新之路。
一、加强领导,制定规划
2014年市政府及时成立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并适时制定了《梅河口市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梅河口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五年规划》和《梅河口市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实施意见》。2015年制定了《梅河口市农民工市民化培训试点工作方案》《梅河口市山城镇劳务经纪人试点工作方案》市政府同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并列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的任务来落实。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截止六月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5万人,占年计划的61%,劳务性收入达到61300万元,其中:省内转移就业4.27万人,劳务性收入达到25620万元。省外转移就业3.16万人,劳务性收入达到25280万元。境外就业5200人,劳务性收入达10400万元。
三、建立队伍,广泛宣传
在全市303个行政村启用农村劳动保障信息员,推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城镇、街道、社区、乡镇、村劳动保障信息的全覆盖。同时,督察室通过定期调度,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落实。同时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各项政策,利用宣传车、宣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组织开展有主题的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送资金、送服务的宣传活动,深入村屯,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目前已发放各类传单8000余份,现场累计接待咨询人员1500余人次。
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首选在人口较多的山城镇、红梅镇、海龙镇、新合镇建立四个标准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在303个村部都建立了劳动保障窗口,在5个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共同承担劳动力资源管理、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信息发布等方面工作任务。
五、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定期举办招聘会,免费为进城务工和返乡农民提供转移就业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共组织了2场大型招聘会,3场专场招聘会,累计有196家企业参加,提供了6200多个岗位,6000多人进场参加招聘,1898人达成就业意向。今年6月17日在山城镇大湾村人力资源市场召开一场村级企业用工招聘会,进场企业20户,提供就业岗位45个。村部电子大屏发布用工企业79户。当天达成就业意向有6人,为农民工及用工企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让农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达到共享。更好的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
六、整合资源,统筹培训
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就业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实际,今年当地就业部门同市委党校、民政、妇联、团市委、科协等部门联合有针对性对农村青年、妇女、复转军人等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800多人。农民工创业培训94人。促进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和转移就业。
七、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
(一)推荐梅河口市山城镇为劳务经纪人试点乡镇。截止目前劳务经纪人培训达到32人。培育状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培树一批劳务经纪人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质量、劳务收入明显提高。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二)梅河口市原有五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今年结合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培植一个农民工创业基地,即梅河口市轻工市场,业户数量约为1000户,扶持农民工企业95户,吸纳农村劳动力390人。对农民工创业就业给予政策扶持,对有从事二、三产业意愿的农民给予相应的就业援助,并免费为其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三)强化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梅河口市金保公司是通化地区唯一一个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境外就业服务机构,自1990年开展境外劳务输出以来,累计向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输出1.3万人次,创经济效益6亿元人民币。今年为拓宽渠道,开辟了韩国、以色列等输出地域,出国劳务已形成我市的劳务品牌。
(四)2015年新创建3个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即梅河口市李炉乡永强村,人口总数1404,农村劳动力资源871人,转移就业达到705人。梅河口市曙光镇曙光村,人口总数2149,农村劳动力资源1296人,转移就业1050人。梅河口市海龙镇春明村,人口总数1010,农村劳动力资源446人,转移就业365人。
(梅河口市就业服务局 段勇)
报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就业促进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省就业服务局领导
发送:省农民工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市(州)人社局、就业服务局
联系人:张 巍 联系电话:0431—88660672
地 址:长春市亚泰大街3336 号 邮 编:130022 E-mail:1215424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