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8期
吉林省农民工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7月10日
本期要目
【信息速递】
● 敦化市官地镇举办“夏季就业洽谈会” 为农民就业牵线搭桥
● 辽源市“四措并举”缓解招工难
【试点工作专栏】
●长春市双阳区创新农村就业制度 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信息速递】
敦化市官地镇举办“夏季就业洽谈会”
为农民就业牵线搭桥
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多渠道就业,7月8日,官地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在大集举办了以“提升就业服务、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官地镇2015夏季就业洽谈会”。
为给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活动现场专门设立招聘区和政策咨询区,通过宣传车LED显示屏推介岗位和解读政策,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48个,涉及力工、服务员、操作工及各种季节性用工岗位,吸引了来自四邻八乡的1000多名农民参加,发放各类就业政策宣传手册500份、一卡通800多册,达成就业意向84人,现场职业成交 35人,受到了用工单位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敦化市就业服务局 董延平王艳丽)
辽源市“四措并举”缓解招工难
辽源市注重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和对重点用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最大限度调动供需双方的积极性,促使政策效应不断彰显,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的难题。
一是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目录,加强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跟进就业服务,做好应急预案的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定向定量责任。深入企业开展用工服务指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现场讲解服务企业用工相关政策,制定缓解企业用工具体方案,及时兑现扶持政策。
三是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专项活动,针对农村劳动力对市场用工信息获取不及时的状况,及时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规模化培训。
四是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1场综合性招聘会,市级公共就业服务网及时汇总、发布缺工企业的招聘信息。 (辽源市就业服务局 付忠华)
【试点工作专栏】
长春市双阳区创新农村就业制度
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双阳区委、区政府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要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点来抓,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部门联动,创新农村就业顶层规划建设
区委、区政府对创新农村就业制度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同时,以区政府文件形式制订下发了《长春市双阳区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长春市双阳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与任务。在工作中,我区进一步创新思路,实现了两个统筹和两个纳入,即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统筹,纳入政府统一督导体系;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改革进行统筹,纳入政府长远规划体系。两个统筹与总体规划思路,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工作总体发展方向,夯实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基础。
二、积极而为,创新农村就业基层平台建设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注重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均等化。一是创新了区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近1000平方米的区就业服务大厅,设立了职业培训、小额贷款、用工管理、就业失业登记、社保补贴审核等十余个服务窗口,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全部服务功能的大统一和大整合。二是创新了乡镇街人力资源服务场所建设。全区8个乡镇、街道和1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功能统一、设施齐全、场所开放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全部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窗口,实现了一站式办公和一体化服务,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创新了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原则,在人口相对集中和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先行试点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先后在五星村、幸福村、新兴村、鲁家村、尹家村、卢家村、长岭社区等9个行政村建立了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村级人力资源市场,开辟了窗口服务、招聘洽谈、技能培训等服务区域,形成了以村级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
三、优化服务,创新农村就业专业队伍建设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核心是服务,需要一支高素质、广覆盖的就业服务队伍。我区通过深化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就业服务队伍。全区8个乡镇街道均配备3至4名事业编制人员、5名左右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区10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均配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6人以上。自2006年以来,连续9年实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聘用制度,每个行政村聘任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同时,我区还在1289个社聘任了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和信息员均发放误工补贴。基层就业服务队伍的建立,使就业服务工作走进了千家万户,实现了心贴心的交流与沟通。为了保证队伍的稳定,我区还建立完善了基层就业服务队伍考核管理机制,区就业服务局与各乡镇街道,共同对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进行考核,将其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业绩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纳入区政府对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之中,有效督促了基层就业服务工作良性开展。
四、突破传统,创新农村就业延伸机制建设
为了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创业就业梦,我们在探索和建立新型农村就业制度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创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人社局以就业服务局为法人,成立了双阳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主要面向各类事业单位开展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二是创新了短工劳务人员管理模式。在区火车站附近,建立了一个短工劳务市场,将全区各类工程车辆和农村进城的零散务工人员全部归到短工劳务市场,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就业环境差难题。三是创新了创业扶持发展模式。先后建立了国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长春市禄丰综合商场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和双阳区鹿乡镇返乡农民工鹿产品创业一条街,基地设立创业服务、创业项目展示、创业孵化等十几项服务功能,形成了以农民工群体为扶持对象的创业扶持格局。同时双阳区微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也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提高农民工创业机会。
五、真抓实干,创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机制
技能培训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有效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一是积极开展“城乡劳动者大培训”活动。双阳区委宣传部和区人社局共同制定并实施了“双阳区城乡劳动者素质大培训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试点培训周、培训推进月、自主培训月、创业培训月、技能培训月”等专项活动,逐步形成了全民动员、各职能部门参与的大培训格局。二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我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把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作为教学内容,选聘既有理论教学专长,又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教学,免费为农民送去棚膜蔬菜、草莓栽培等种植养殖实用技术,提升了农民创业的成功率,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创业就业。三是开创劳务经纪人培训。在每年春节后,通过劳务经纪人协会将劳务经纪人组织起来,以职业技能和权益维护为重点进行培训,着重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职业能力,确保劳务输转质量。
到目前为止,双阳区共创建了3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和1个微小企业孵化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程。 (长春市双阳区就业服务局 卜金龙 张立文)
报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就业促进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省就业服务局领导
发送:省农民工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市(州)人社局、就业服务局
联系人:张 巍 联系电话:0431—88660672
地 址:长春市亚泰大街3336 号 邮 编:130022 E-mail:1215424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