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4期
吉林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吉林省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 11月20日
本 期 要 目
【信息速递】
● 舒兰市举办专场人才对接会
【试点工作专栏】
● 通化县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 深化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
【信息速递】
舒兰市举办专场人才对接会
为解决农闲期间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近日,舒兰市在市格来得广场举办了佳乐加购物中心专场人才对接会。
来自环城街道的农民王立英就是入场求职的人员之一,她在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详细咨询洽谈的基础上选择了应聘理货员岗位。多年在外打工的她对记者说:“在电视上得知佳东加购物中心大批量招工,今天在会上一看,购物中心提供了这么多岗位,工资和福利待遇还挺好,与在长春打工的差距不大,于是就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照顾家里两不误”。
此次人才对接会,佳乐加购物中心提供了包括店长、专业财务人员、部门经理、人资主管、货车司机、理货员、防损员、收银员、客服、收货员、保安、信息员、保洁员等23类管理和服务类400余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兼顾了各类人才需求。
为保证此次人才对接活动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就业服务局通过电视、网站、短信平台和各乡镇基层平台进行了认真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动员。全市300余名求职者参加了此次会议,84名求职者现场与购物中心达成了就业意向。
此次人才对接活动只是个开始,市就业服务局人力资源市场在下步的工作中将会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职能,认真做好佳乐加购物中心的信息发布和职业介绍工作,让更多的求职者得以就业,实现乐业安康。
(舒兰市就业服务局 孙建群)
【试点工作专栏】
通化县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
深化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
2012年以来,通化县连续三年承担全省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面深化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扩大,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平台建设规范化
三年来,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基层平台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县、乡、村三级统筹城乡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一是抓基层,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全县159个村均成立了工作服务站,为每个村配备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人员”三套台账,悬挂“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展示板和动态揭示板”两块图板。
二是抓重点,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整体功能不断提升。全县15个乡镇、1 个经济开发区全部成立了农村就业工作的相关科室,设立专门服务窗口,配备专职服务人员。又投资85万元,新建和改造了7个乡镇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进驻大厅,窗口化服务,其他9个乡镇保障所也都能实现在辖区政务大厅设有服务窗口。
三是抓龙头,县级农村就业服务工作机构逐步完善。县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农村就业综合科、农村劳务经济科、农村就业政策与维权科等三个从事农村就业工作科室,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以行政村就业服务为基础的农村就业工作体系。
二、队伍建设标准化
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工作,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为抓好农村就业、保障、维权工作提供保障。
一是把县级农村就业服务人员配优。从全局优选了三名综合素质好、熟悉农村工作的副局级后备干部充实到农村就业服务机构,又选聘了2名高校毕业生到就业局见习,具体从事农村就业工作。
二是把乡镇事务所工作人员配强。与乡镇党委协调,确保每个事务所至少有一名在编人员,又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录了1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到各乡镇保障所,使乡镇保障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三是把村级协理员配齐。制定《通化县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工作规范》,明确村级协理员选聘条件,从村“三委”成员中选聘了154名协理员,又从“大学生村官”、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中选聘了5人充实到村级服务站,确保全县159个行政村都有兼职协理员。在此基础上,印发了《村级协理员实务手册》,并组成培训组到各乡镇对协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从今年开始,我们又为每名协理员每月平均补贴100元,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三、就业服务优质化
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让更多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看病不愁、养老无忧”早日过上城里人生活。为此,全县积极开展系列优质化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扶持创业拉动就业。实施了全民创业服务“四项工程”,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计划、农村特色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带动、现代服务业基地培育等四项工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仅小微企业、农村特色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0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00人。
二是项目建设吸附就业。我们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积极为农民工求职服务,即:重点建设工程吸纳一批,每年的棚户区改造、城区街巷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可吸纳5000名农民就业;大项目安置一批,英额布振国养生谷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已安置近300名农民工就业。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9亿元,可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能满足县内40%以上农民工转移就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一批,依托中药材、绿优米、酿酒葡萄、特色玉米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解决全县近五分之一的农民工就业。
三是劳务输出转移就业。我县三年来培训农村经济人700多人,从事劳务经济的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1人增加到268人,每年投入工作经费都在80万元以上,有效保证了工作开展。目前,全县9.2万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已经实现转移就业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74%,其中就地就近转移3.92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58%。
通过深化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全县农村就业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农村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就业工作更顺畅、更便捷,更贴近农民群众;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比2011年增长24%;三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78元,年均增长13%。四是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我县城镇化率达到58%,使80 %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新成长劳动力95 %实现转移就业。
(通化县就业服务局 林宏)
报送: 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就业促进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省就业服务局领导
发送: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省劳务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市(州)人社局、就业局
联系人:张 巍 联系电话:0431—88690814 地 址:长春市亚泰大街3336 号 邮 编:130022 E-mail:1215424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