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特设岗教师签约仪式

专家评委通过信息化平台评审
2014年吉林省省直机关“建功十二五”突出业绩评选活动已经结束。经群众评选、领导评选、专家评选,2015年1月27日,省直机关工委下发《关于表彰2014年度省直机关“建功十二五”活动突出业绩单位的决定》,省人社厅“改革职称评审机制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项目被评为2014年度省直机关“建功十二五”突出业绩奖(57项成果中排名11)。
2014年,省人社厅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社部的部署,紧密围绕新一轮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始终坚持不唯身份重实际、不唯论文重贡献、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的评审导向,充分发挥了职称在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使用等方面的导向激励作用。以人为本,创新评价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放宽外语、计算机、论文著作等条件限制,该减的减,该免的免,施行单独申报、分类评审、专门认定等倾斜政策,激发了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在38所高校推行了职称“评聘结合”改革,将选人权和用人权交给用人单位,逐步解决了职称资格评审与岗位聘用脱节、评审标准条件单一,唯论文著作、唯资历奖项等突出问题,初步建立起了适应教师岗位特点的职称评价制度。改革被国家人社部称为“拉开了全国职称制度分类改革的序幕”。在6所高校、7所职业技术学院(校)开展了正高级实验师、正高级讲师职称评审试点,拓宽了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使我省成为全国目前唯一所有职称系列都开设了正高级职称的省份。规范评审流程,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建立了“双项”承诺制度、“三层”审核制度和“四级”公示制度,探索实行盲评初审、答辩复审、机评终审的信息化评审方式改革,体现了业内同行专家认可,保证了职称评审的公正公平公开,提升职称的社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