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发布时间:2019-11-21 09:00:00
  • 来源:
  • 作者:
  • 字体显示:

  吉林市现有城乡劳动力235.7万人。近年来,吉林市以稳就业为主线,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核心,以创新就业服务载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对就业服务的新期待,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开创了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新天地。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每年7.5万人合理区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每年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低位运行。近日,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交流会在吉林市召开,吉林市在会上就如何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做了经验介绍。

  一、聚焦“均等”建平台,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便民化

  全面加快四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步伐,与“放管服”改革互为依托,就业服务重心下移,让服务对象只跑一次。

  建场所,强基础。建设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863个。其中:建设城镇15分钟就业服务圈323个,社区覆盖率达100%;建设农村半小时服务圈1384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设农村就业创业信息超市401个,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自然屯。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3706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8.9%;社区平台服务场所面积平均达到了300平方米;搭建了全市四级业务专网,应用全省公共就业信息系统经办业务,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基层平台服务能力得以有效提升。2019年,开展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补贴申报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9.1万人次。

  建机制,定标准。编制了《吉林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南》、《吉林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实务手册》,制定了《职业指导工作规范》、《现场招聘会工作规范》和《失业登记工作规范》等16个地方标准。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的人社就业服务“三个一改革”,实行一站式、一柜式服务。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就业创业工作量化考评实施办法》,将服务对象和业务经办数量、工作完成质量与基层工作经费挂钩,提高了基层平台服务质量。

  放权限,转作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公共就业服务进行全面梳理、简化流程,90%的事项做到了即来即办。同时,重心下移,将就业失业管理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工作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区)、街道(社区),社区受理、上传要件,内网后台审批,让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办理业务。开展“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主题竞赛活动,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形象。

  二、聚焦“创新”抓载体,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智慧化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一网三平台”载体,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扫码选岗位、网上找工作、线上学本领和自助办业务已成为公共就业的主流。

  就业服务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建立了吉林市公共就业服务网,吉林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吉林市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吉林市创业就业服务云平台“一网三平台”。市、县两级同步在网上和微信平台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供需对接、在线指导、远程招聘、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等相关业务,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扫描二维码选岗位、参加网络招聘会和视频面试找工作。目前,网站注册企业3064户,注册个人35456人,公众微信平台关注用户9.3万人,访问量达570万人次,网站点击率达69万人次。建立就业指导案例库、成立职业指导室、引进先进的职业测评系统、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和企业用工指导。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供求双方合理匹配,解决供求双方的实际困难,提高就业质量。建立了周三、周五定期招聘制度,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针对不用类别就业群体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对接会和网络招聘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对接平台。2019年召开各类招聘会391场次,服务求职者9万人次。实现了市场招聘常态化、用工服务信息化、专项活动制度化、就业服务精细化。

  创业服务贯穿全过程。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创业指导室,引进国内先进素质测评系统。成立了百人创业专家团队,对创业者开展公益指导服务。引进SYB培训、IYB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培训项目,根据培训对象不同身份、学历、创业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每年培训创业者达1万人。征集到200余个投资小、见效快、易操作的创业项目,建立了创业项目数据库,以图文并茂的内容推介,解决创业者想创业缺项目的难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简化担保程序、提高贷款额度、增加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数量、创新银行直贷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信贷支持。每年放贷可达到2亿元。2019年,将农村土地经营权纳入反担保范畴,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融资难题。相继举办“江城创业榜样评选”、吉林市两届创业创新大赛和吉林市创业成果展等多项创业赛事,举办了项目路演、创业沙龙、案例分析会等灵活多样的创业活动,评选出一批创业先进典型和可复制推广的创业项目,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发展新动能。

  三、聚焦“援助”抓服务,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精准化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等重点就业群体,精准调查,掌握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一人一策,分类帮扶。

  “1238”工作法做实就业援助。建立就业援助指挥中心和“一对一”援助及量化考核两项制度,成立社区就业援助协理员、街道就业援助员、区援助督办员三支队伍,实施了解援助对象基本情况、分析就业困难原因、确定就业援助方式、制定就业援助方案、签署就业援助协议、进行就业援助帮扶、援助后跟踪回访和资料归档八步援助法。采取开发岗位援助、落实政策援助、自主创业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等有效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到目前为止,援助中心接受援助申请1309人,援助成功1068人,援助成功率达81.6%。2019年,开展 “牵手助行一帮一”就业援助专项帮扶行动,每个所(站)长每个月至少帮扶一名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到目前为止,成功援助就业2267人。

  开展形式多样的援助服务。开展职业指导、居家创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进社区、进家门专项活动。组织全市职业指导员和就业辅导员深入社区开展职业指导,帮助求职者规划职业方向;结合老工业基地城市居民区域的产业化特点,开展送岗位进社区、进家门专项行动,让劳动者就地就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引进了一批居家创业就业项目,采取企业免费培训,来料加工的方式,实现居家创业就业;启动全市乡镇、社区创业带头人(合伙人)计划,建设了吉林市微型乡镇(社区)互联网平台,创业者零成本即可创业;开展育婴、家政、厨师面点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会同家政服务机构为120个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护理、保洁、居家养老和日用品配送等便民服务的就业机会。

  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农村、企业、学校”对接平台,开展订单、定向、流动和送学下乡培训,把技能培训班办到村屯。以打造新工匠精神为核心,开展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培训。结合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的新诉求开展农民工市民化培训。每年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7万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与江苏昆山、浙江衢洲和安徽滁州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与白山市共享用工信息、技能培训和创业项目,建立了精准扶贫劳务协作的长效机制。精心打造“江城护工师”、“江城育婴师”等劳务品牌。抢抓上海养老护理员出现缺口之有利契机,向上海输出护工近千人,对上海进行劳务输出考察和回访,建立吉林劳务输出上海工作站,省人社厅将工作站升格为吉林省驻上海劳务工作办事处,将“江城护工师”劳务品牌升级为“吉林护工师”全省劳务品牌。“江城育婴师”被人社部命名为吉林省优秀劳务品牌。在全省率先建设了5个就业扶贫车间,实现了五县全覆盖。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渴望在公益性岗位从业的新诉求,开发非全日制扶贫专岗兜底安置就业。(吉林市就业服务局 孙建群)

  • 责任编辑:吉林省人社厅_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