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惠市统计局统计资料,全市耕地面积273,395公顷,2017年全市总人口882,838人,其中农业人口726,767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2%。
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是德惠市经济发展、脱贫攻坚面临的难题,也是德惠市农村和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短板”。但反过来讲,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是德惠市发展劳务经济的强大优势。为了扬长避“短”,德惠市就业服务局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劳务工作,不断落实扶持政策、狠抓培训、拓宽渠道、开创品牌,引导剩余农村劳动力“稳定型”务工、“候鸟型”务工、“临时型”务工,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劳务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劳务脱贫实效。
目前,全市劳务产业呈现出稳中有进、增收向好、健康有序的良好态势,劳务助推富民增收、帮扶贫困脱贫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2018年,德惠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24万人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余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超过1万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助力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一、打造畜牧养殖、种植劳务品牌,提高德惠“饲养员”、德惠“种植户”市场竞争力
在劳动力过剩,劳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劳务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品牌竞争,打造劳务品牌刻不容缓。因此,德惠市就业服务局利用德惠市养殖业、种植业分布广,户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输出工种,加大劳务品牌扶持力度,打造出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劳务品牌。
据统计,全市总户数298,120户,其中饲养户141,137户,农业生产合作社4,313户。利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善于养殖、种植的优势,充分发挥本地劳动力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优良品质,结合“稳定型”务工、“候鸟型”务工、“临时型”务工等务工种类,德惠市就业服务局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创建了德翔牧业、双丰牧业、阔源牧业、佳龙公司、春鑫牧业等五家畜牧养殖创业孵化基地,长山蔬菜农业生产合作社、郭家镇李长福葡萄种植合作社、菜园子镇西红柿种植合作社、大房身镇脱毒马铃薯农业合作社、岔路口镇和顺稻米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五家种植业创业孵化基地。同时不忘配合相关激励政策、培训政策强化孵化基地务工人员管理和技能提升,着力提高德惠“饲养员”、“种植户”的口碑和知晓度,通过孵化基地共实现就近就地创业就业1.7万人次。
同时德惠市就业局大力引导留守的农村妇女及大龄劳动力,积极进行“候鸟型”务工和“临时型”务工。根据各村产业实际情况,在各个乡镇、村(屯)组成各具特色的耕种队、收割队、收菜队、抓鸡队、防疫队、力工队、农村餐饮服务队等劳务队,在德惠市内宣传特色劳务服务队品牌,提高知晓度,帮助他们实现快速的、有组织的就业。据统计,全市全年各类劳务服务队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数大约2万余人。
二、对内落实帮扶政策、健全服务体系、促进稳定就业
一方面要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十条优惠政策。一是通过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措施,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真正做到“五证合一”、“一证一码”,降低返乡创业准入门槛。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项目,支持、鼓励、引导返乡创业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型、劳动密集型、建筑劳务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信息服务型产业。三是积极协调产业园区,对返乡创业人员设施设备使用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注重培训工种、培训内容、培训时限与培训对象的精准对接,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长训、短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培训活动。五是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沟通和联动,为返乡创业企业积极组织免费的专场招聘会、送岗直通车,鼓励未就业人员前往返乡创业企业就业。六是对返乡创业人员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七是对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的的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农业补贴。八是对返乡创业人员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后初次创业的企业,经审核合格后,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贴。九是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等。十是开展返乡创业典型宣传和表彰活动,每年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奖励。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针对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的5项政策。一是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对其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有正常经营1年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初创企业补贴。对符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个人创业者贷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贷款额度最高为200万元,企业的贷款额度最高为400万元。二是扶持灵活就业,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后进行就业登记并以个人身份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德惠市就业服务局按照省公益性岗位稳控规模的有关要求,结合德惠市实际情况开发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乡村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保绿、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并按规定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四是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对招用贫困劳动力的单位和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的单位,按其为贫困劳动力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五是对有培训意愿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贫困劳动力和新毕业的“两后生”免费开展中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
最后要着重建立健全立体化、全覆盖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在充分利用德惠市就业服务网站的基础上,联合德惠市电视台、德惠市交通电台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免费为本地及外来用工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并定时发布相关创业就业扶持政策。二是建立覆盖市、乡镇(街)、村的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在全市296个行政村办公点设立服务网点,并在96个村配备了专职劳动保障服务员,其余201个村设立兼职劳动保障服务员,做到就业登记、失业登记、职业介绍、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就业指导“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引导和带动农村劳力就近就地转移创业就业。
三、向外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劳务经纪人、实现有序就业
一方面德惠市就业局多次组织社会信誉好、工资待遇高的省内外用工单位到德惠市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主题活动,并与多家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积极搭建人企择业平台,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岗位。2018年“春风行动”期间,共组织各类专场招聘活动46场(次),组织 300余家企业携上万个岗位到现场招聘,帮助广大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有效拓宽了就业渠道。2019年,拟在浙江、大连、青岛等沿海发达省市创建德惠市驻外劳务输出基地,加快推进德惠市劳务输出步伐。
另一方面德惠市就业局局还积极发挥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在创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建筑业开发商、农新产品经济人等群体中积极培树、选拔劳务经济人,通过这些有影响力、声誉高的劳务经纪人组织输出劳动力。据统计,全市劳务经纪人20余人,已成为输转劳动重要支柱。德惠市劳务输转呈现出政府组织输出、能人带动输出的良好局面。
劳务输出是贫困劳动力短期内增收脱贫最直接见效的办法,也是落实就业扶贫责任的重要体现。2019年是脱贫攻坚极为关键的一年,德惠市就业局将继续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和指示精神,结合德惠市创业就业实际情况,牢牢抓紧打响德惠市劳务品牌知名度的方向,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劳务产业发展,突出劳务经济脱贫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为“幸福德惠”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德惠市就业服务局 包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