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吉林市就业服务局以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为核心,以“就业服务提升年”活动为主线,以“互联网+就业”和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促就业新模式,提升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等有效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做到了稳中有进,截至7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8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6%。“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创业促就业、就业援助、品牌输出、“春风行动”和“只跑一次”等多项工作的先进做法在国家和省主流媒体发表,在今年的全省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先进经验。
注重载体建设,提升创业服务工作水平
建立创业人才库、项目库、专家库,升级了创业就业服务云平台,以平台监管网络创业培训,在微信和网站上同步推送信息,让平台更加便民利民。目前平台登记注册2000人,浏览量达10万人次。在蛟河市黄松甸镇和经开区化纤社区等乡镇和社区建设微创乡镇(社区)225个,以社区为单位采集创业就业基础数据,组织项目推介、销售对接等各类服务10余次,服务创业者568人。
制定了网络培训各项管理制度,培训网络创业师资35名,组织吉智工厂众创空间等培训机构以高校大四学生为重点开展了网络创业培训,培训学员900人。
举办了创业创新大赛吉林地区选拔赛、创业成果展和投融资对接系列活动。在47名参赛者中评选出优秀的创新和创业项目推荐参加省选拔赛。70名优秀创业者在创业成果展上展示了在农产品加工、食品、高科技等17类产品和具有较新创意的创业项目。80余名创业者与国内知名创业导师和投资人就企业融资环节进行交流,6个项目与投资人准备就投融资事宜进行深度合作。
注重精准扶贫,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组织部分县(市、区)就业局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和劳务经纪人赴江苏昆山和安徽滁州等地进行劳务输入基地考察,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与浙江衢州达成劳务合作意向,组织高校和培训机构与昆山、衢州等江浙发达城市、地区开展政校企协作。在市本级和舒兰分别召开昆山企业专场招聘会,组织贫困人员和城乡失业人员到域外发达地区就业。与白山市共享用工信息、技能培训和创业项目,建立了精准扶贫劳务协作的长效机制。
打造“江城育婴师”“江城居家养老照护师”“舒兰含蕾月嫂”和“蛟河菌类园艺工”劳务品牌,以品牌促输出。抢抓上海养老护理员出现缺口之有利契机,向上海输出居家养老照护师,开拓家政服务业向上海等发达地区有组织输出的新路径。舒兰含蕾月嫂近十年已向北京、天津、山东等27个地区和城市输出6000人。“江城育婴师”被省厅确定为全省优秀劳务品牌向人社部推荐。
在建设农村半小时服务圈的基础上,将就业服务继续延伸,在自然屯建立农村就业创业信息超市316个,设置用工信息板和企业二维码,求职者通过扫码就可以查岗位、找工作。到目前为止,信息超市发布岗位、培训和创业等各类信息8200条,1160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根据农民技能需求组织定点培训机构开展下乡培训,让农民足不出户学技能,农民工向农技工转型培训考核合格909人。大世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到船营区搜登站镇和永吉、蛟河下乡开展中西式面点、育婴师和电焊工培训16期,培训572人。
针对全市1709名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渴望在公益性岗位从业的新诉求,在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保绿、山林防护、治安联防协管、村级社会保障协管、农村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看护等方面开发非全日制扶贫专岗托底安置就业。
鼓励和引导企业在乡镇或行政村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蛟河市永江商贸有限公司在天岗镇五道河、七道河村共同建立的“就业技能扶贫车间”,开发木制品雕刻就业岗位60个,安置吸纳残疾人、贫困户等就业困难人员39人。
注重“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以“十五分钟就业信息服务圈”为依托,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二维扫码、QQ群和各级就业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即时发布岗位信息6.44万个。在市公共就业服务网和就业创业微信服务平台上设置企业和个人注册入口,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在网站、微信平台上传企业招聘信息、预订招聘会和个人求职信息,网上进行信息匹配,求职者在家既可找工作和参加网络招聘会。目前,网站注册企业3883户,注册个人4585人,公众微信平台关注用户7.4万人。针对不同类别群体组织女工就业专场招聘会、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会等各类专场招聘会、对接会和网络招聘会318场次,为5.6万余名求职者和3928户企业搭建双向对接平台。开发了远程面试系统,求职者可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与企业远程面试,今年3月24日,我市的首批求职者与昆山的企业进行了远程面试。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即将毕业的王喜鹏在与昆山光腾光电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面试后,企业表示可以马上到企业入职工作,像他这样面试成功的当天就有19人。开发在线职业指导功能,在微信平台设置“职导位来”栏目,求职者和企业利用网站和微信在线接受个人职业指导和企业用工指导。开展职业指导进乡镇、进学校活动,对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一对一”地指导。今年4月,与铁路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为40名贫困学生开展了一对一专题职业指导,让这些学生明确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发挥就业援助指挥中心作用,实施援助“八步工作法”,开展“七个一”就业援助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指导,一人一策,精准援助,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率达到了100%。稳步实施以组织“三项”调查、开展“两类”宣传、实施“四项”援助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月“324”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大走访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2247户,帮助1094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注重政策制定和落实,唱响就业好声音
制定了吉林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细则,对各县(市)区业务骨干开展了就业失业管理、就业援助和社保补贴政策培训,规范了就业困难认定管理程序,明确了就业援助、社保补贴、就业扶贫操作方法。制定下发了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办法和补贴拨付程序、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实施方案。筹集就业补助资金2.25亿元,全部用于保障和促进就业,做到了各项补贴资金应发尽发、应补尽补。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介进行创业就业政策解读、传诵创业就业典型事迹、工作动态及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法。开展了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宣传周活动,在《江城日报》和《江城晚报》开设宣传专栏,分10期以案例形式解读贷款政策和申报流程,在出租车LED字幕、经办银行网点和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注重业务整合,让服务对象“只跑一次”
进一步精简经办层级,整合业务流程,实行内网后台审批,让服务对象就地就近办理业务。建立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等工作制度,配备业务骨干,做好就业管理权限分配和责任落实。对本部门3类11项公共就业服务进行全面梳理、简化流程,85%的事项做到了即来即办。(吉林市就业服务局 孙建群)